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职场微懒人,做条鳗鱼又如何?|

职场微懒人,做条鳗鱼又如何?|

2018-07-12 来源:心理职场学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惰性”不仅作为人类本能之一存在,它更是“微懒”与“小资”间最为明显的共同基因,李彦宏口中的“小资”,或许就是职场微懒人的进化体。任何组织,人都是最基本的单位,没有人,企业就会停滞不前。

职场微懒人,做条鳗鱼又如何

前不久,中国职场人士才刚荣登“全球压力排行榜”榜首,可当大众都以为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力争上游是职场常态时,那些自称“职场微懒人”的小众却有反对声音:我要减少应酬,拒绝过度加班,不必在意老板的眼光,更照顾自己的心情,工作的同时也不耽误享受生活。贴上“微懒人”标签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不到25岁的职场新人,家庭情况良好,不求出人头地,只求日子过得轻松如意;另一种是人近中年的70后,工作稳定,百尺竿头难进一步,不如慢下来享受生活。

微懒人两面观

职场新人的“微懒”,对事业发展的看淡,是否是自我实现需求的缺失?家境不错——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的生存需求和资源安全需求已被家庭背景、工作保障等外在条件满足;不想有大作为——作为实现自我实现需求满足途径的工作,失去了它的激励作用。

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需要个体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力,它激励个体不断补充自己,以便最大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换言之,自我实现需求的缺失可能容易导致对个体自我修炼的停止。若如此,对于事业才刚刚开始的职场新人们,自我修炼的提前终止可能是威胁你现在从容生活状态的一大隐忧!

于职场老人,职场微懒,是在追寻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后的返璞归真。他们经历了自我实现的探索,进行过与事业相关的各方面的自我修炼,这是以健康、家庭等的牺牲为代价的,如今的“微懒”,是“经济发展后的(心理)环境治理”,这何尝不是自我需求的转移?

当然,就自身潜力开发程度而言,职场微懒,容易使新人对自己能力开发停留在本职工作所需求的能力程度上,进而缺乏对挑战的应对力;而后者,在能力已经实现累积的情况下,似乎更具有应对挑战的保障。

一步之遥的差距

2012年年底,百度CEO李彦宏在百度内部给员工发了一封名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信中称,百度内部应该“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应该在新业务和创新上增加投入,不能固守优势,要“革自己的命”。并将小资定义为那些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的人。为免百度这艘大船被拖垮,李彦宏呼吁小资“现在就离开”。这不就是把微懒人与小资划了一个等号吗?

再观职场“微懒”与李彦宏的“小资”定义之别,两者似乎有很大的契合度。百度此次重提的“狼性文化”无可厚非,众所周知,百度作为中国内地市场数一数二的IT界巨头,近几年的发展确实是差强人意,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引狼入室”是否为上上策?不同的选择会把企业带到怎样的局面?

鳗鱼or鲶鱼只能活一个

曾经有某职场网做过一项关于职场文化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那种传统的以领导为中心的“狼性”管理模式感到非常不满,因为这种企业文化把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界定为单纯的雇佣关系,员工缺乏归属感,这也成为不少公司人才流动性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在奄奄一息的鳗鱼(“小资”)内放入数条鲶鱼(“狼性”),“鲶鱼效应”或许就能发挥作用,团队活力得以激发,从而提高绩效。

可见鲶鱼在组织中必不可少,否则企业将永远失去生存的动力,鳗鱼就只有抱在一起去见死神的份了。如此一来,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改造是否就能忽视员工的个人需要,要求鳗鱼全部变种为鲶鱼,或直接“引狼入室”,“扫光小资”?鳗鱼or鲶鱼,二者是否只能活一个?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惰性”不仅作为人类本能之一存在,它更是“微懒”与“小资”间最为明显的共同基因,李彦宏口中的“小资”,或许就是职场微懒人的进化体。任何组织,人都是最基本的单位,没有人,企业就会停滞不前。

但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组织惰性行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对企业而言,可能造成:组织成员缺乏动力,组织活力下降,整个组织士气低落、效率低下;组织成员习惯于现有模式的运行,厌恶变革与变化,对旧有的组织规范、运行方式、工作习惯怀有明显的偏好并竭力维护。

如若在此将“微懒”与工作中的敷衍了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等同,那么,每个员工的“微懒”可能变成整个企业的“大懒”,当整体组织展现出相同的“微懒”心态时,由此可知,无论是对正在开疆辟野的企业,还是对已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都是一大危害。

对于前者,工作的敷衍了事意味着员工整体工作的毫无创新突破,意味着企业在未成熟时已提早进入守成期,例如在市场的份额上着重维护已有的,而不是开发最新的领地,在科学创新上可能缺乏后劲。对于后者,当企业发展达到瓶颈进而寻求变革之刻,例如此时的百度,“微懒”心态可能会是降低员工对变革的认可度的一大心理因素。

“只关注本职工作”,意味着“微懒人”容易忽视对企业各方面信息的整体认识,缺乏组织关系中的沟通,对企业环境变化敏感度低。此时,当企业变革要求员工放弃长期形成的做事习惯以及长期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而花费更多精力、时间和金钱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可能导致员工的抵制,企业变革很可能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但是,“微懒”定义中还存在了“提高工作效率,自己的工作绝不少做”一说,由此看,职场“微懒”也并不能全部等同于“敷衍了事”。从这个角度出发,职场“微懒”似乎又契合了企业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追求。个人需求动机与企业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这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世界难题一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辩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