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小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更容易不快乐”这个问答差不多有一万条回答,百分之八十回答是肯定的
这些年,来我们中心接受心理调节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特别懂事、特别乖巧,从小就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而且这些孩子成绩都特别好。直到孩子出现问题以后,很多家长才反应过来,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孩子突然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这个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是乖巧懂事,越是学习认真的孩子就越容易厌学,出现心理问题呢?因为这些孩子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追求完美,喜欢思考,习惯于满足别人的意愿,习惯于在获得他人首肯后才会行动,正因为这样,长期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导致内心的压抑,正因为太懂事,他们活得很累,这样他们会快乐吗?当然不会。
对于父母来说,能够拥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是他们人生中的骄傲,无论是谁都会这么想吧,包括我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成绩优异。
懂事的孩子固然是好,但是太过于懂事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个3岁的孩子就能具备一个5、6岁孩子的思维方式,4岁孩子的言语、行为,就能比7、8岁孩子显得更成熟更明事理,会处事,对于孩子来说不残忍吗?他们的快乐童年呢?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怎么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我大学同学佳倩,从小到大就是别人眼中一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女孩,学习好、听话、从来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小时候知道家里穷,从来都没有开口跟父母要过玩具,放学回家帮着干家务,逛街看到好吃的零食,自己忍住口水假装不想吃,很多时候她也想要玩具要零食,但她更害怕父母不高兴,说她不懂事。她特别会察言观色讨好父母,从没让父母生气过,初中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拼命学习只为拿到奖学金。她习惯了有什么愿望憋在心里,不给别人添麻烦。大学期间我们都在玩,而她却用空余时间出去打工,做家教,同学让她帮忙,几乎是有求必应,还记得有一次我的专业课都是她替我考过的。
很多时候她也想拒绝她不愿意、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她害怕同学不高兴,每次她犹豫的时候,大家就会说:“就知道你最好了,你就帮我带一个回来吧,我真的不想下宿舍楼,谢谢你啦!”很无奈,但又奈何。
大一下学期成绩一路下滑,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在电话里跟父母吵架摔东西,以前那么利索爱干净的她,寝室的床上,柜子里脏衣服你无法想象,她告诉我她好压抑,好累,一月后她便退学回家了,前年回南京听同学说她已经为人父母,在一家普通的厂里上班。
多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啊,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可是到最后的结局却是让人那么的痛心。正因为她的太懂事,从小被赋予“小大人”“好孩子”的名号,从小都有着与她们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儿童时压抑自己的童心,做一个让家长省心的乖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胡作非为”很羡慕,然而又怕弄脏了衣服惹妈妈不开心。入学后压抑自己的天性,做一个让老师省心的好学生,看到同学在做游戏,很想加入,但是担心自己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便一味地埋头努力学习。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就越不快乐,因为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目标,以他人的喜好为标准,不懂得拒绝,对他人的请求总是来者不拒,为了让别人高兴可以隐忍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什么事都自己憋着,每天内心满怀惶恐,不敢出错,表面善解人意,可背后却是因为害怕对方不高兴,逼着去顺从别人。
怕别人不喜欢,哪怕委屈自己,也不让别人难过,每句话都要察言观色,都要思考许久后还不一定能说出口。不是她不想提要求,只是怕麻烦别人,怕别人看不起她;不是她不疼,只是她每次疼的时候都会偷偷躲在角落里哭泣。当她认为“做自己”的后果很危险的时候,他必须要选择压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吗?一个过早失去单纯与天真,失去成长的快乐,这样的孩子心灵是该有多沉重啊,她能快乐吗?
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未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不要以为孩子这么大了,这些问题应该懂、这些事情应该明白,而忽视了自己是否教过孩子这些人生常识、生活常理。
父母们不要用“孩子要懂事”去过分要求孩子,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让他安心做个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孩子心中健康而正面的感恩,是出于对父母为人的敬佩,对父母处世方式的认同,对父母为家操劳的感念,还有对父母悉心栽培的感激。
只有这样的感恩,才能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孩子的心,才能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事实上,现实中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不懂教育的家长。
那些让孩子“被懂事”的家长,应当有所醒悟:孩子就是孩子,绝不是“懂事”的机器,只有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从心灵上把各种束缚解放出来,才能使其收获幸福人生。
缺乏安全感才会太懂事,内心有自卑才会太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