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父母对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见

父母对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见

2018-06-15 来源:爱家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现,给爸妈带来的困惑,从而引发了爸妈的焦虑、失望和无奈的情绪,最后爸妈们对此下了一个定义:“叛逆期”。也就是说“叛逆期”是以爸妈为中心下的定义,而不是孩子。

通常我们说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听话、自作主张的时期。这样说,是不是就好理解了?这样的理解,是不是让你听起来感到更加深刻?那每个孩子的叛逆期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不听话”、“学习没精神”、“做事不积极”、“回到家里拼命地玩游戏”、“讲道理不管用”、“油盐不进”等等现象,在我们看来,还没长大的孩子,有时候会处处觉得自己很有理,处处和我们对着干,就是不服管,就是不听话,这就是叛逆期的表现。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一个乖巧温顺的孩子当然更讨人喜欢,听话最重要,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乍一看来,纠正孩子的叛逆似乎没有什么错误,毕竟孩子的确也是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的期望有所差别,或者说在我们的教育观中存在不听话的表现。

可是再好好想想看,孩子的叛逆从何而来?他的叛逆到底应不应该被称为是“叛逆”呢?在人的未成年时期,教育学认为通常会出现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3岁之间,第二次叛逆期会在6~9岁之间,第三次叛逆期会在孩子11~16岁之间。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孩子2~3岁的时候,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此时,他的脑袋正在快速构建自己的世界,于是他的意识会认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么的时候,会直接去拿,而不管这是不是他的。

第二个叛逆期:6-9岁的小大人,孩子在6-9岁的时候会迎来第二次叛逆期,通常和他上小学的时期是比较吻合的。由于幼儿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反差实在太大,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表现。于是,父母开始用“讲道理”和“催促”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学习为重,而孩子这个时候仍然希望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还是非常的需要大人,还是会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娇,希望父母来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于是爸妈和孩子就会产生一些冲突。

第三个叛逆期:11-16岁美好的青春期,孩子在11-16岁之间,还会出现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叛逆期,这通常是伴随着孩子的青春期而来的。孩子此时的视野和见识变得更加宽阔了,他会发现他学到的内容和看到的社会是不相符的,此时他开始尝试按照社会的方式去理解学校的学习。这在“大人”的眼中是比较“反动的”,于是大人开始了“镇压”。最终,基本上会以小孩的无奈接受而告终。

“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现,给爸妈带来的困惑,从而引发了爸妈的焦虑、失望和无奈的情绪,最后爸妈们对此下了一个定义:“叛逆期”。也就是说“叛逆期”是以爸妈为中心下的定义,而不是孩子。

当我们定义“叛逆期”的时候,我们都潜意识地下了另一个判断:“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不合理的”。这样下定的义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叛逆期是一个时期,有开始也有结束,这其中带着爸妈对现状的无奈,以及这个现状会好转的期待;另一个好处,叛逆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爸妈的问题。于是爸妈可以仍然按从前的方式对待孩子,等待孩子“改邪归正”。

这个定义,真的是“恰到好处”。然而,如果你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叛逆期的症状,难道只有这些时段才存在的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清醒了一些?实际上,这些症状一直存在,只不过当问题发展到爸妈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他的“叛逆期”到了。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叛逆期并没有特定的表现。有的只是这些现象的极端恶化。

第一次叛逆期来到的时候,爸爸妈妈从精力上、能力上、意志上,可以说完全有能力解决。通常来说,我们都不会太在意。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要么拒绝他同时哄着他,实在看不下去就教训他,要么就满足他。

然后,孩子会根据我们的处理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两种做法,会为孩子带来第一个根深蒂固的结论:“我的人生是由别人决定的”。

第二次叛逆期,爸爸妈妈通常会比较困惑。他孩子此时的不良表现和无理要求出现时,爸妈通常的处理的方式是讲道理来驳回孩子的要求。此时,孩子的心灵开始种下一颗种子“我的全部愿望必须合理。”

第三次叛逆期来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处在青春期了。这个时期爸妈普遍会比较迷茫。因为孩子基本上不会再主动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直接去行动。爸妈通常只有事后才有机会去处理,可是为时已晚。即使我们事先告诫孩子,孩子也会说“我知道了”、“我知道要这样做”。

然后,他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大人开始抱怨孩子不讲道理,不守承诺。最终孩子的叛逆会引起爸妈空前团结,最后被爸妈强行镇压。孩子在这次叛逆期就会收获到,“在现实面前,我太渺小了”。

当孩子认为人生不由自己决定的时候,他就开始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好,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自己受到了委屈;当孩子认为所有的行为必须合理才行,他在机遇面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需不需要,而是看困难有多大,当他看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收获叹息;当孩子认定自己是那么渺小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没有自信,他遇事更愿意听从别人的安排,而不是自己主动去承担责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