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案例中反映出来的个人习惯的重要性:
有一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来应聘。这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儿急事,要出去十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很少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在我们的家庭中、多少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儿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习惯性的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这是需要教育的。
如果大人不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翻惯了别人的东西,就成了习惯,就不会认为这样的习惯在什么不对的地方。习惯竟究是怎么养成的呢?心理专家研究认为,一种行为或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运动和饮食的习惯,一般需要66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测算是21天到90天,运动和饮食动作性较强,一般需要66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这样的习惯包括不好的坏习惯,同样也包括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我们再看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创举开辟了人类宇航的新纪元。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驾驶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加加林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是这一个习惯动作,让主要的设计师们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艘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说,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有个跳蚤效应或许可能说明原因。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地发出叮叮冬冬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竟然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量杯以外。
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出很多。我们可以发现根深蒂固的习惯,不好的和好的,都跟生活与家庭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学习和成绩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名次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远远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更加能决定他的人生成功与失败、家庭幸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