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缺乏包容心会表现出来的现象

缺乏包容心会表现出来的现象

2018-06-15 来源:爱家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心理上,从弱者小孩——由别人负责、别人判断、别人提供是非的明证、别人承担,走向强者大人——自己负责、自己判断、自己承担的过程。

生活中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受不了别人的缺点,一发现别人有缺点,立马想回避,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因为利益需要,一般处于内心回避交往的状态;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指责、嫌弃对方,对对方有很多的不满意,并因为这些不满意而感到不顺心;在关系中,你只能做那个被包容的人,而无法包容别人,所以一旦遇到同样跟你不够包容的人,容易针尖对麦芒,容易遭遇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因此厌恶别人;说话刻薄,心胸不够开阔,俗称小心眼,有时容易嫉妒别人;孤傲,不合群,孤僻,融不进人群,很难和人敞开心扉交流。

以上这些特征被堆到一块,是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可能都是因为一个原因引起的:缺乏包容力。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如果缺乏包容力,很容易出现上述特征。在关系中,包容是个非常常见和基础的能力,但真不是人人都有包容力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有包容力,有的人没有呢?

首先包容有2个特征:一是共存;二是允许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因而没有包容力的人其实就是处一种这样的状态:不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存在,没法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共存。

为什么会没法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共存?答案是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特质或人往往也都是不喜欢我们自己的,或者让我们没有掌控感的、感到威胁的、没有安全感的,有这些东西存在会让我们不舒服。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些东西对我们存有某种“敌意”,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他们存在某些敌意。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认为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对自己存有某种敌意。所以那些没有敌意想象的人就会有比较强的包容心,可以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但是另一种人,会处在一种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里,好像世界就会变成“我喜欢”和“我不喜欢”等对立的两极。不喜欢的就会有敌意,就要排斥,故表现出来比较缺乏包容心。如果对自己存有浓烈的敌意或持有非黑即白思维的话,那就很难对别人有包容心。

没有包容力是怎么回事?一个没有包容力的人心理发展程度可能处在如下水平:

无法包容他人的本质其实是无法包容自己。这可能会表现为执着的盯着自己的缺点,执着的盯着自己的优点,执着的认为自己是对的等等。但这其实是一回事,因为执着的盯着自己的优点和执着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本身就是对自己缺点的防御,是对自己没有包容力的表现。早年生长过程过于严苛的孩子内心缺乏温柔宽容的养育者形象,在错误和缺点上没有被宽容过。而一律是被否定、指责,这样长大的人内心对缺点和否定缺少与其共存的能力。

在认识上被构建了一种有你没我,必须消灭缺点的意识。这样长大的人,必定无法与缺点共存,从而在长大面对世界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就是缺点)时会采取对抗对立的态度,如果对抗不过,当然还可能采取回避。所以无法对自己包容的人本身敌意是很重的,这些浓重的敌意对内表现可能是较强的自我攻击——表现为自己极度严苛,不能容忍自己的所谓不足。

对外表现是对不满足于自己标准的人的浓重的敌意,这个在亲密关系中更为常见。准确地说,缺乏包容力的人本身是对自己缺乏足够充分的认同的,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是有条件的、防御性的认同,比如拼命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维护自己所谓的优点。也就可以理解,一旦包容别人了,他们用来防御外界,维持自我的价值体系将受到挑战,自我认同将受到威胁,所以包容对他们来说很难忍受,是以严重消耗自己为代价的。

每个人都是由孩子长大的,在早年孩子跟养育者构建的关系中,孩子是处于弱势的,而养育者相对处于强势的地位——他们掌握着对事情的所谓“正确”的看法,对错的判断标准,夸奖和惩罚的权力。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心理上,从弱者小孩——由别人负责、别人判断、别人提供是非的明证、别人承担,走向强者大人——自己负责、自己判断、自己承担的过程。但很多情况下,很多人缺少了这种成年人的转换意识和成长顿悟,依然会停留在“小孩思维”的阶段——依靠别人负责、判断、承担。这样的人本身对环境的刺激反应往往是很被动的、挑剔的、容易抱怨的,他们往往会有一种“你没有满足我,所以是你不好的”的思维。

之所以说这些人处在“弱者思维”里,是因为对事情或关系而言,事情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也就是区分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根本没用。对于成人来说,自我选择、自我承担、自我负责才是最重要的,成人要往后再发展一步:“是啊,他这方面是不好,所以我要不要跟他建立联结,要他的话该如何跟他相处?”

弱者思维的人会停留在分对错、好坏的阶段,他们容易理想化别人,默认为别人有能力来满足他们,当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归因为是对方的意愿问题或人品问题,而看不到对方做不到可能是因为能力问题,也就是对方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的人,一旦意识到对方的缺点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或者道德问题,我们就容易从弱者思维里走出来。

意识到我们跟对方的关系并非再是小时候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对方跟你一样,并非完人,我们就能发展出包容力,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抱怨,苛责,指望别人来满足自己。本质上包容力是内心走向强大的表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