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2018-06-09 来源:匡衡·心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进行心理压力调适,就需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是为了不断深入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有时候,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我们会对号入座。

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因为适应现实需要对于周围世界感知,而感知现实往往会带来痛苦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存在体验。

心理健康是整个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压力往往来自于学业、工作、人际、情感、家庭、经济、身体状态等,但个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你哭了,只是你一个人在哭;你笑了,大家都会和你一起笑。

如今,大家在各种场合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人们普遍感到现在生存发展心理压力太大,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

原因很明显,就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必然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发生的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成瘾行为、自杀、心态失衡等各种极端事件经常见诸媒体报端,甚至发现身边的人也有出了类似问题的。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北京召开“高层动员会”,敦促中国政府重视精神卫生问题,当时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回应并表态:“精神卫生问题是较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几十年来,医学模式也一直在强调要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确实心理健康不容易落实,不像身体健康,去医院做一下全面检查,X线、CT、核磁共振成像、各种血液指标、身体组织切片等等,全部都有明确的、量化的、肉眼可见的正常值范围。

而心理健康的标准,尚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去确定,只能从定性的角度去确定。国内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以下方面是心理健康所必须的:

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心情;

有所成就,面向未来;

心态完整,抗御应激;

有自主,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

真实理解客观现实,有同情和共感能力;

是客观环境的主人;

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

随便做什么都能适可而止。

当然,以上这些标准都是理想的状态,我自己对照了一下,一个阶段内,能够部分地符合二、三条就不错了。如果八条时刻都能符合的人,已经上了好几个层次,不是人了,是神了。那是一个给我们参照的、需要不断努力接近的标准。

所以,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因为适应现实需要对于周围世界感知,而感知现实往往会带来痛苦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存在体验。

心理健康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整个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愉快健康的成长,不断进步的学业,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事业,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同时,心身又是互相影响的,统一的。

我有一个老邻居,他有20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但服用药物一直控制得较好,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的缘故,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那时候,血压就很高,怎么也控制不好,一周二、三次去医院急诊静脉推速尿才能把血压降下来。血糖也控制不好。当然,人是有适应能力的,他自己也在调整心态,放弃了争取返聘的念头,接受了一个小型私营企业的聘请担任顾问,收入也不少。通过两个月的折腾,慢慢平静了下来,只服用一片珍菊降压片,血压就比较稳定了。

因此,不良心理状态的危害会危害身体健康;也易发展成心理疾病;影响学习、工作、家庭、人际和社交的方方面面,降低生活质量。

心理压力的身体信号

生活经验和医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心理冲突会以生理上的不适感受来表现。持续疲劳感、疼痛不适多、胸闷心慌、局部或浑身绷紧感、记忆差、注意集中力下降、胃口睡眠差,这一切生理不适如果排除是躯体疾病引起的话,就可能是心理状态不良的信号了。

虽然精神分析学说早就有心理冲突“躯体化”的概念,但这种以躯体痛苦表达心理冲突的方式在东方文化中更为常见,一部分人会表现为容易感受到身体痛苦并寻求帮助,但医学检查身体并无器质性疾病,似乎直接感受并表达心理痛苦是有某种禁忌的(潜意识层面)。

去年我接诊了一位由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教授转介过来的病人,六十几岁的老太,在瑞金医院检查了半年多,一直查不出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刚开始这位老太在家里突然感到肚子剧烈疼痛,马上去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检查了腹部没有压痛、反跳痛,没有包块;体温、心率正常,白细胞正常,吊了一瓶盐水就让她回家了。不到一个礼拜,又痛了。再去医院检查,在消化内科就诊,X线,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都正常。半年多还做了五次胃镜,三次肠镜,均正常。一般人会认为做这么多检查会很痛苦,但对这位病人来说,检查不出原因才更痛苦,只要能查出肚子痛的原因,再痛苦麻烦的检查她都愿意。因为查不出毛病就意味着她“没资格”表达痛苦,而她感到很委屈,因为她的痛苦感受是真实的,不是她要想出来的。

最后,消化科专家对陪她看病的三个女儿建议,不要再看消化科了,要去看心理科,可能是心理障碍。当回家后三个女儿对老妈说要看心理科,没想到老太听了以后拍桌子骂人了:“我怎么会心理有毛病?我从小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困难都克服过,坚强得很!你们爸爸死得早,我把你们三个拉扯大,自己在工作单位也是勤勤恳恳,退休后还帮你们带过孩子。我这么痛苦,半年多都没查出什么毛病,还说我心理有毛病!”越说越生气。但消化科查不出原因,老太无奈之下由三个女儿陪同来到了心理门诊。

这样以躯体痛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为数不少。

识别心理压力的心理信号

抑郁、焦虑、愤怒等是人类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一般面对的丧失性(loss)的情景,会出现抑郁的反应;面对不确定的事情还没有结果,会出现焦虑;面对失控无助的情景,会出现愤怒的反应。

情绪抑郁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消失,消极悲观,无助、无用、无意义感,自我评价降低;焦虑烦躁不安,莫名恐惧,容易担忧方方面面;有些人可表现为敌意明显,冲动易怒,疑心增多;也有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会出现短暂的人生观或价值观改变。需要注意防范在这些状态下容易发生人际冲突、唐突的决定、意外的失误,甚至暴力行为等,那就后悔莫及了,因为巨大心理压力导致的许多感受都是短暂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恢复的。

心理压力表现在职业方面,可有以下体验:并不期待每天工作的开始,只想留在家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感到非常疲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常有厌恶、抗拒的感觉;对待工作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了,有时甚至给自己不同的借口以逃避开展工作;不再喜欢自己的职业了;对待工作对象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一样;当工作对象倾诉困境和问题时,会觉得越发厌烦并且越来越麻木;觉得自己渐渐失去自我,并厌恶这样的改变;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别人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态度。

心理压力调适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经常说“心态好坏决定一切”,这很容易陷入误区。意思是如果把心态好作为开始做事情的前提,那就很难操作,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心态并没有完全调整好,但也要做不少事情,甚至是蛮重要的事情,人生体验多了,有积累了,心态自然也会好的。我们能即刻努力的是外在行为的积极,很难去刻意追求所谓心态好的感受。

做事情一定要有很强的自信心。只有个性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人,或者是去做有经验有把握的事情,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如果是没经验又很重要的事情,刚开始也会没自信心,但时间、环境又不允许我们拖延,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忐忑去做,做着做着,到后来回过头看看,做得也还可以。所以,自信心是实践积累起来的。

想不开的人才会有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障碍确实很痛苦,但和是否想得开没啥关系。心理障碍并不是主观努力能够马上克服的。很多心理障碍者都是被周围人评价为很想得开的人,甚至是挺能理解和开解别人苦恼的人。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各自独特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是人,都有可能某阶段出现某种形式的心理障碍,需要正确面对。

心理压力的来源

心理压力往往来自于学业、工作、人际、情感、家庭、经济、身体状态等,但个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大的刺激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无所谓。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有足够深的理解,就容易察觉自己为什么会以某种方式来感受压力和应对压力。那么,怎么来深入理解自我呢?

心理成长的关键期:“3岁看大,7岁看老”

早年的心理成长非常关键,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没有能力照料自己和判断现实,需要得到周围足够的照顾,这对于一个人形成基本安全感和基本信任感非常重要;

1到2、3岁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意识了,又感到弱小无助想依赖,又想脱离大人控制自由行事,但尚未具备足够的能力,所以非常矛盾,有时会乱发脾气来掩盖无助、恐惧和软弱。这个时期孩子非常需要得到鼓励支持来练习与依赖对象有一定的分离,能承受一定的分离焦虑、孤独,逐步在心理上形成能够独立的信心。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也要能承受有一定风险的焦虑。如果孩子被过度保护或忽略,长大以后会有较明显的依赖。

4、5、6岁的孩子要处理与父母双方的关系了,男孩子与妈妈亲密,女孩子与爸爸亲密,这种愿望是否被理解但又有界限,决定了一个人今后分享情感、合作竞争和妥协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模式,会在一个人一生中不断翻版重演。

因此,除遗传因素外,家庭环境对一个人个性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决定了一个人人际关系中的基本安全感、自我肯定、异性交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领导(权威)的关系、对待竞争合作、妥协和分享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每个独特的人在不同环境、人生阶段感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背景。

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可以增进自我理解,促进自我接纳;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可以增进理解别人的心理,改善人际互动;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可以增加生活感悟,使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心理压力的调适

进行心理压力调适,就需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是为了不断深入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有时候,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我们会对号入座。经常会碰到学习心理学的朋友说对照书上自己好像有抑郁症、什么什么症的。说着好玩,提高兴趣,没啥关系。但我们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有了深入的理解,有了释然,才会自我接纳。

同时,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我们都知道,个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千万别把人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和自己的缺点做斗争上,深入态度是积极的,但这样太可惜了,有时候缺点会越斗越放大。本性难移啊!如斗不过自己的缺点,不如搁置一边,把精力放在发挥自己的优点上,这样相应地,缺点的影响也就小了。

当碰到心理矛盾难以释怀时,要勇于求助,运用周围的心理支持资源,及时接受别人的反馈。有人会说,“别人不可能解决我的问题的,说了也没用”。说了就是压力释放一半,同时还会发现,别人也有经历过难以释怀的情景,虽然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但会理解自己的苦衷。感到被理解了,被支持了,应对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加。

需要及时疏泄不良情绪,养成适合自己的心理放松习惯,这是善待自己。只要适合自己的方法,环境又允许,都可以行得通。关键是边调节边要保持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不能指望一调节就有效,而是暂时没有效果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做好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的准备,经历并承受着一切,这是自信的资源。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回顾过去时说,“当年多么多么艰难”话语中透着些许自豪,因为他经历过,还存活着!这样就变成了人生财富。

为了成功地适应生活,必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接纳不那么理想的自我,做现实可行的努力和改变,朝前走,不停留。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