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药物治疗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vs.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vs.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018-05-29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EPS发生率较低,且药物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结合其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选择最适当的药物[8]。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阻断多巴胺D2受体密切相关。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最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较少引起此不良反应[1]。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该假说认为脑内存在5条多巴胺能神经通路[2],包括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第五条通路出现于多个位点,投射至丘脑,功能不详。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过度可能介导了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如妄想和幻觉;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投射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有关;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是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控制运动神经的功能和运动,当D2受体拮抗剂阻断该通路上多巴胺结合,可能会导致锥体外系症状。

非典型抗精神药较少发生EPS

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发挥疗效,经过口服吸收后被均匀输送至全脑,不可能只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A通路的D2受体,当抗精神病药阻断黑质-纹状体DA通路上多巴胺受体时,不可避免地伴发锥体外系反应(EPS)[3]。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D2和5-HT2A受体起联合拮抗作用,可选择性阻断多种受体,对D2和5-HT2A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很少作用于基底节,具有抗精神病疗效的同时较少引起EPS[4]。EPS的发生还与5-HT2A和D2受体阻断比例有关,传统抗精神病药该比例较小,易出现EPS,而大部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属于强5-HT2A受体阻断和弱D2受体阻断型,比例较大,较少发生EPS[4]。

EPS的处理方案

一旦出现EPS,建议根据我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推荐的方案处理: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和类帕金森症:通过减低药物用量及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②静坐不能:减量可减轻、β受体阻滞剂和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有效;③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对其治疗原则为首先换用一种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性小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必要时合用其他药物如丁苯那嗪片;如仍无效可尝试合用维生素E和B6、多奈哌齐、褪黑素及支链氨基酸,不推荐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会使症状恶化。有个案报道电抽搐和深部脑刺激有一定效果[1]。

布南色林

布南色林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强阻断D2、D3和5-HT2A受体,且D2受体结合力强于5-HT2A受体[5];但布南色林与纹状体D2受体结合率适中[6],且5-5-HT2A受体阻断使黑质-纹状体通路DA神经元「脱抑制」,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与药物竞争性结合D2受体,由于多巴胺D2阻断被逆转,因此较少发生EPS[2]。根据日本厚生省的数据[7],接受布南色林治疗的患者的EPS多发生于治疗早期。

总结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EPS发生率较低,且药物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结合其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选择最适当的药物[8]。新型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布南色林引起EPS的发生率显著小于氟哌啶醇,导致体重增加和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较低[9],且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又一有效选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