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承受压力,现实生活中,谁也逃脱不了压力的束缚。压力(stress)在心理学上称为应激,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Selye于1936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心理方面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挫折、一个是冲突。
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因而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从心理学上讲,重要的不是挫折,而是对于挫折的感受。一件事情,一个人认为是挫折,别一个人可能觉得无所谓。
冲突
是指心理冲突,指个人内心里同时怀有两种动机而无法同时满足所形成的心理困境。人的生活是多层面的,在不同层面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个人选择判断。在做出选择与判断时,有的重在感情,有的重在理性,更有的因患得患失而不得不考虑各种利害关系。如此看来,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心理冲突的困扰在所难免。
心理压力按照其强度,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等。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期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
同时性叠加压力
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
继时性叠加压力
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等等。
现代的工业化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快节奏、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压力更是无处不在,每个有机体都要面临来自外界环境和个体需求的压力。但是没有了压力,我们的生活是否就会更好了?没有了压力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挑战,没有了目标去奋斗,没有了困难要去克服。我们的大脑是否会变得日渐惰性或者不再运转了?既然压力不可避免,我们如何更好的去应对?我们无法选择去接受哪种压力,但我们可以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去面对压力、解决压力。
找出压力的根源并消除它。消除有两种,一是消灭,二是疏导、化解。很多压力性的事情事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原本我们认为必须马上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完全可以根据重要性分出轻重缓急来,重要的马上完成,次要的和不那么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待时间充裕时完成。
宣泄法。用一种外在表现比较激越的方式来排解自己。
注意转移,发展兴趣,给坏心情放个假。
调整思维方式。压力是以前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而生活方式是由思维决定行为后形成的,所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不失为应对压力的好方法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须有所调整。
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修养。业余时间可以听音乐、阅读、看喜剧片等等来放松。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