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批判性思维的6个技巧

批判性思维的6个技巧

2018-05-23 来源:华章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需要学医一些逻辑谬误,其中最适用于“靠吓”例子的谬误是人们总以为常识可以用来替代科学证据。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常识都是“两边倒”的。

批判性思维的6个技巧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每当谈及批判性思维,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像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Stewart)一样,在被问及如何定义“色情”(pornography)时,他的回答是:“看到我就知道了”(表示色情难以定义)。

正如斯图尔特法官一样,无所畏惧的我们(Phil,Bob,&Vivian)也很难对批判性思维下一个人人都赞同的定义。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列出并试图强调批判性思维的6种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是根据具体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相信这些问题是在新想法产生时人人都会遇到的。

1.其来源出自哪里?

做出解释的人擅长这个领域吗?

假设,一段新闻里提到,某位政治家或权威人士提出,未成年人犯罪要“靠吓”(scaredstraight)。他们主张初犯者要接受类似重刑犯那样残酷的监狱生活来以示警告。实际上,这类项目已经在美国的好几个州开始实施了(Finckenaueretal.,1999)。

但是项目的倡导者对这一课题真的了解吗?这个人是否具有做出这样提议的法律资格?他/她或许只是自称为专家?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上网去查这个人的简历,以及他/她在该领域的地位。

另外,还要查查这些说法背后是否有资金的支持。比如如果是一项医学进展,就要考虑这种宣传是不是为了从新药或新设备中获取利益?在“靠吓”项目中,就要考虑这是不是为了政治上的加分或者获取选票?

2.这个观点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生命太短暂,无法去批判所有事情,所以,我们要选对方法。

正如著名宇航员卡尔·萨根(CarlSagan)所说,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有非同寻常的证据来支持。批判性思维,要对突破和革新持怀疑态度(NovaOnline,1996)。

当然,突破和革新一定是存在的,只是相当罕见。所以,关于对已有知识的冲突应该引起重视。比如,如果有广告说,可以毫不费劲地戒烟或减肥,就应该引起警觉。应谨记,简单的方法很难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3.证据是什么?

这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一条指导方针。科学证据由什么构成呢?

要注意轶事证据(anecdotalevidence)或证言证词对任何一项新项目的戏剧性效应。

这些第一手材料看上去很有说服力,所以很容易使人相信。但无论证言和轶事表现得多么强劲,始终都不是科学证据。它们仅仅代表了少数个体的经历。将少数人的事实推及每个人是很冒险,甚至是危险的。

“靠吓”项目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这个项目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不再惧怕监狱。这可能令人惊讶,但有真凭实据的研究表明,从平均水平而言,那些接受过这种对待的青少年,较之其他问题少年,随后更有可能卷入到较麻烦的问题中(Petrosinoetal.,2003)。

4.是否有影响结论的偏差?

批判性思考者知道在任何条件下偏差都难以避免,并且可以清晰识别出常见的各类偏差。

例如,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参与评估新药的药物研究者能否真正给出无偏差的客观意见,如果他们从药物研发公司已经拿到了好处(McCook,2006)。

“靠吓”项目的例子中,也涉及一种最常见的偏差:情绪偏差(emotionalbias),人们因害怕犯罪和罪犯,所以会赞同对犯罪行为施以严惩,比如最近接连出台的“三击出局”法案(threestrikeslaws,指犯了三次严重罪行就得在监狱度过余生)。因此,“靠吓”项目对人们的吸引仅仅因其简单粗暴。而且,尤其当人们的所爱之人陷入麻烦时,更易受此影响,这时好意往往干扰了理性思考。

另一个常见的偏差是验证性偏差(confirmationbias),人们只记得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事情而忽略了相悖的证据(Halpern,2002;Nickerson,1998)。

比如说,验证性偏差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坚信星座的作用,因为他们只记得某次准确的预测,忘记了错误的预测。验证性偏差还能解释为什么赌徒对赢比输记忆得更好,以及为什么我们会迷信某个物品是自己的幸运符。

令人惊奇的是,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偏差可能部分来自生理反应。

上一届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有人做研究让人们分别听自己心仪的候选人与自己反对的候选人的不同言论。在听反对的言论之前,与推理相关的脑回路就突然关闭了,而与情绪相关的脑区依然被激活(Shermer,2006;Westenetal.,2006)。好像大脑在说:我不想听跟我观点对立的任何东西。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克服这种偏差。你或许已经从《周末直播》节目里见识了“靠吓”措施。

5.推理是否避开了常见谬误?

我们需要学医一些逻辑谬误,其中最适用于“靠吓”例子的谬误是人们总以为常识可以用来替代科学证据。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常识都是“两边倒”的。

比如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然而还有一句话叫“两极相吸”;有一句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还有一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到底哪个才对呢?只有对证据做出检验才能知道答案。

6.看待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多种视角?

“靠吓”干预项目做出了一个过于简单的假设,即认为对惩罚的恐惧是对犯罪行为最有效的威慑,所以引起恐惧能够预防犯罪行为。

但更为准确的论调是认为犯罪行为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心理学家会从学习、社会影响和人格特质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则可能对金钱激励更感兴趣;社会学家会关注帮派、贫穷和社区结构等方面。

因此,这样一个多层面的问题,需要远比恐吓复杂得多的解决方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