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知神经科学来说,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最近十年左右的研究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于提出这一概念的Raichle(2001)当时对其功能和作用并不十分明瞭,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名字,现在看来并不贴切,而且这个中文翻译更没有反映出它的准确内涵。如果是默认方式(DefaultMode),它的默认值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它的概念来源、所涉及的神经解剖和发现的功能,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早在Raichle提出这个概念以前,研究者就发现在很多认知任务实验条件下一些脑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几乎不激活,包括内侧前额叶(MPFC),后扣带回/前楔叶(PCC/Precuneus),角回(AG)等。Shulman等研究者(1997)对相关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研究做了综述,发现上述脑区在进行那些认知任务时,总是表现出负激活(deactivation),但在安静条件下的活动比主动任务条件下要高。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Raichle等人(2001)发表了《Adefaultmodeofbrainfunction》的研究论文,认为大脑不加工外在任务时回归到基线状态(baselinestate),并赋予支持这一功能的脑区以DefaultModeNetwork(DMN)的名称。
目前所知,默认网络是一个大脑系统,它包含的脑区有后扣带回/前楔叶(PCC/Precuneus),内侧前额叶(MPFC),双侧角回(bilateralAG),双侧外侧颞叶(bilateralLTC),双侧海马(bilateralhippocampus)。与默认网络相对的是注意网络(AttentionNetwork),两者的活动相互拮抗(anticorrelation)。这个系统内部存在结构连接,其中PCC和MPFC好像是网络中枢的地位。
对于默认网络功能的研究没有注意网络那么直接,原因是研究者比较容易操控被试者的外向注意,因此大脑进行涉及外在注意的认知任务时,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脑成像结果;然而,当大脑不加工这种任务时,其状态不受限制,研究起来就比较费劲,需要一些间接的方法。比如说,呈现一个故事,要求被试去理解他人的观点或推测他人的想法;再如给被试一个目前的线索,让被试想象一个与这个线索有关的未来情形,等等。在被试进行这些无外部直接刺激的认知活动的同时,记录被试的脑神经影像。研究发现,这些时候激活的脑区与默认网络有很多重合,于是就有了一个“内部心理活动假说”(InternalMentationHypothesis),认为默认网络的功能是进行内部心理活动,自发的内部加工引起了默认网络的活动。
而从逻辑上来说,既然默认网络在没有外在主动任务时比有外在任务时激活程度更高,那么就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默认网络在监视外部环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支持广泛的低水平的注意,像大脑中的哨兵在监视着外部环境,这就是“警戒假说”(SentinelHypothesis)。这个假说得到了脑损伤导致注意缺陷病例的支持。巴林氏综合症(Balint’ssyndrome)病人损伤的脑区位于前楔叶,其同一时刻只能感知到视野中的一部分,而对注意焦点之外的物体视而不见,表明这种病人对外部环境的广泛监视能力被破坏。
最近的研究倾向于上述两个假说都合理,两者是可以调和统一的。这样,对于默认网络的功能就有了趋向一致的看法:默认网络一方面支持内部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支持对外部环境的监视,这两个方面对于个体适应环境并作出计划和决策,可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好了,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默认网路“默认”了什么吗?我认为没有所谓的“默认值”,这跟计算机科学中的默认概念完全不同。当初Raichle采用“default”的概念,可以勉强翻译成“缺省”,指缺省注意输入。即便采用这个意思,到现在,“缺省注意模式网络”的名称已经太不能反映出其概念的内涵,应该重新命名其英文和中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