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镜映性移情

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镜映性移情

2018-04-18 来源:简单心理Uni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身边的你到底会怎样看我?对我,你真地了解我吗?你真的明白我吗?你真的相信我吗?还是我真的该相信你?一切是那么的不确定。
有些小时候没能得到充分的,来自双亲真实内在反馈的来访者,在咨询时,会比较喜欢观察咨询师的反应,由此来获得对自我认识的反馈性资料。
 
观察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就眼睁睁地,探索地看着对方,而有的,就干脆直接问咨询师,对他(她)是什么感觉和看法,甚至直接要求咨询师一旦有了感觉就需要告诉他(她)。
 
那么地在意咨询师的反应和看法,是因为,从小就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一个确定的“镜映”反馈,即便有,也好像不真实——
 
你总说我好,可为什么总不愿让我去冒险;
 
你总说我不好,可为什么总盯住我不放;
 
你总对我冷冷淡淡,到底是你不好,还是我不好?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当来访者因为种种个人原因来到咨询室时,会逐渐将这类“镜映”需求投射到咨询师的身上来,并逐渐让咨询师感到了一种“被控”反馈的压力。
 
此时,来访者的诉求显然已经超越普通的“初始协商建立治疗联盟”的程度了,那么,咨询师基本可以判断,“镜映”移情出现了...
 
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我身边的你到底会怎样看我?
 
对我,你真地了解我吗?你真的明白我吗?
 
你真的相信我吗?还是我真的该相信你?一切是那么的不确定。
 
在来访者此时的关系意象里,对面的咨询师仿佛是咨询师,仿佛又不是咨询师了,早年重要人物的“灵魂”,开始明显阻隔在两人之间——其实,从一开始它就已经存在了,只是现在更明显了!
 
双人之舞终于蝶变成“三人”甚至“多人”之舞了......
 
在来访者的镜映性移情明显出现的时候,咨询师会有一种较明显的被控感,同时伴随惯性工作思维的短暂阻滞,甚至会有中轻度的对回应“抗拒”感。此时,咨询师可能会出现矛盾的心情:直接回应吧,很勉强,不对劲;回避绕开吧,也不合适,对方正对你的回应严阵以待呢!
 
这种感觉,类似于觉察到被对方投射性认同后产生的感觉。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后者是“悄悄的”,前者却更直接明显。也许可以用一种“镜映需求”的“爆发”,来形容此心理状态。
 
在来访者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个声音在呐喊:
 
告诉我!告诉我!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怎么看我...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值不值得爱?...
 
告诉我,请你告诉我...
 
此时占据来访者内心的,是一个被压抑忽略得年月久远的孩子,在追问他当年的双亲,在尝试要回当年没有得到过的回应,不管这个回应会是什么。而在当年,这个回应如果给的及时适当,将有助于孩子顺利渡过“夸大性自体”的收缩过程,让力比多的能量能顺畅地从自我转向外界,否则,将一直停留在对自我的强烈关注和“镜映”性需求中——
 
人的心灵总是在寻求早年重复,渴望着自我疗愈的时机。这是个典型的例子。如今的咨询师,便被来访者在潜意识想象中,代替了当年的双亲,来承受这份治疗的期待。
 
如果按照心理学家马勒的观点,来访者此时是退行到了共生期后的和解期,与个体化时期的交界处了。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伴随着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渴望,在此一览无遗。
 
既然如此,是否咨询师就该直接回答来访者的疑问,把对他(她)的看法告诉他(她)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慎重对待这个回应。因为,咨询师毕竟不是来访者的父母,无论怎样努力像他(她)的父母般付出,也无法完全替代真正的父母。
 
这也意味着,由真正的父母在早年所带来的缺失,也是咨询师无法完全填补的。任何试图代替对方父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反而会埋下未来虚假关系的隐患。
 
而且,咨询师对这类看法的直接回答,可能还会带来一个恶果:将双方关系中的某种移情想象一下子拉回了现实。在探索还不够透彻深入的时候,这么做无疑将对咨询效果带来不可小觑的阻碍性破坏。
 
也许,咨询师可以这么回应:
 
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你很重要。可是,对于怎么回答你,我很矛盾(坦诚反馈感受),直接回答吧,我觉得我好像在被你期待变成你的父母,或者变成一个权威。之前我们讨论过了,这对我们的咨询不利。
 

可是不回答你呢,又可能让你感觉我好像在心虚逃避,让你不满意。我该怎样才能让你理解我的想法呢?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或者,你觉得,在你父母内心,他们是如何看待你的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