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更好的人,也没拥有更好的人生
摘要:我们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强调的只不过是“肯定”而已。我们以为肯定代表着接纳,随之意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通过病态的重复,试图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难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变成更好的人”成为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微博大V,各大公众号都七手八脚地帮我们造梦,一次又一次刷新“更好”的定义。从985,211在读到常春藤,G5硕士;从身材苗条到拥有马甲线,腰窝,比基尼桥;从爱好阅读到深潜,马术,滑翔伞...
而与此同时,“更好的人”也成为我们面对失败的感情,失败的事业,失败的人生的借口。如果我还没有得到幸福,不是因为我没有学会如何经营感情,没有具备职场需要的能力,没有越挫越勇的心态,只是因为我还没有变得更好,外表不够美丽,学历不够高,爱好不够高级。
我们拼命变成更好的人,但人生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因为我们在不断打怪升级的路上,早已经忽略了人生的美好与否和这些因素都不大相关。
我们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强调的只不过是“肯定”而已。我们以为肯定代表着接纳,随之意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通过病态的重复,试图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难题。
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我患厌食症之前,我一直以为有
精神疾病的人都是知道自己不健康。但仔细想想,这种想法其实荒谬不堪。我爸爸有
糖尿病。他是好几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病,当时也没人认为他应当自己发现自己生病了。当你离一幅画只有几英寸时,试图弄清楚它的含义就会变得很困难——当你离自己的生活太近,将无法看到它真实的样子。
找到形容厌食症的词真的很难——它更像是一种感觉、一种缺乏,一种我还没办法应对的意识。厌食症对我来说就像呼吸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我做了这些事,它们只是一些普通的程序。我意识不到我的思维与饮食失调之间相互交错的关系——那些卡路里计数、
焦虑、情绪波动、注意力涣散、性欲缺乏与持续
性冷淡。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久之后,我才开始寻求帮助。
我的厌食症还没真的开始到进展期。这么说可能听起来有点学究气,但它很关键——我花了很久才意识到:你很难判断一个偶尔喝两杯的人什么时候会变成酒鬼;精神疾病也是如此。我们没办法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去比较,所以也很难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摇摇欲坠。多年来,厌食症已经成为了我的常态,它肆意横行,而我浑然不知。
我认为患病最初的触发因素是我在学校话剧中扮演的角色。那部戏里我不得不赤裸上身,所以我决定
减肥。而当我减肥时,大家不断地告诉我,我看起来很好。“好”这个字反复从他们嘴里吐出。实际上,厌食症与虚荣无关,而与肯定有关——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有人不停地告诉我,我擅长某件事,就好像他们已经接受了我一样。
那段时间里,我面临着大多数青少年都有的压力——考试、DDL和即将到来的大学。有的人能把它们处理的很棒,但我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一切都让我觉得过于紧张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限食、称重和卡路里计数成为了我的一种应对机制,一种生活的解脱。这是一件额外的值得关注的事,是现实生活之上的、我所喜欢的事。我相信如果能减少我的卡路里摄入量,更多地锻炼,拥有更轻的体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想说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希望能发生点什么,这样就能把自己归类为病人。我担心假如我没能恰当地解释清楚自己的情况,人们会不把我当回事,认为我是哗众取宠的家伙,或者一个可怜虫。
所以我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闭口不谈,因为有时候寻找到那个恰当的词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关于精神疾病的沉默都与病耻感有关。有时是因为没能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讽刺的就是,想要更轻的体重,更多的肯定,却没有因此换来更好的人生。
或许重要的并不是如何成为更好的人,而是如何更喜欢自己,更接纳自己的样子。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盲目追逐所谓的A4腰而不饮不食。接受精神疾病的意外来临,而不是因为病耻感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选择避而不谈。
有的时候,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不与拥有更好的人生有因果关系,但选择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却可能带来,美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