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星球蓝色旅
摘要:这些病人只是去到了一颗孤独的蓝色星球。他们隔着浅浅的银河与我们远远相望,彼此声音不可传达。最后,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再没回来。他们不是疯子,只是忘记回家路的孤独旅人罢了。
初中时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其中关于“疗养院”的描述,是我对精神病院的第一次接触。之后很久,我的心里一直回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落落的感受。
与其他学科更多关注生物学改变相比,在精神科,我感到自己更加接近“人”的本质。脱离了对客观检查和数值的依赖,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身体某个部位或是某个脏器的病变,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故事、灵魂和个性的人。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患广泛性
焦虑障碍的年轻女主持人,很美,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都被惊艳到了。等问诊完送她回病房后,老师笑着说:“刚才我差点没认出来她。我跟她说想请她去教学问诊,她说让我等十分钟。那个时候她还穿着病号服,我以为只是简单换件衣服,没想到还化了妆、梳了头、换了鞋子,跟一开始简直是两个人。”
还有一个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漂亮女孩,三年来从未睡过一天懒觉、从未喝过一口饮料。她说来六院看病前的那个中午,想到下午没办法走路消耗,无论如何都不肯吃饭。最后母亲流着泪抱住她说:“妈妈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教会你吃饭,你怎么给忘了呢。”我听到身旁有同学开始啜泣。
这些生病的人多像我们身边的朋友啊。她可能是你昨天地铁上擦肩而过的漂亮女孩,或是公司隔壁那个沉默的少年,亦或是常在街角碰到的遛狗的老奶奶。
在问诊过一个患
精神分裂症的女孩儿之后,同组一名同学突然问:“可是老师,你们该如何分辨一个人是精神病,还是真的感受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呢?”老师顿了一下,说:“如果TA因为那些感受而痛苦,我们会帮助TA消除。”然后他讲了一个故事。
前阵子院里收了一个幻听伴钟情妄想的中年女性,她的幻听是一个男声,每天不断诉说对她的爱意、陪她聊天;而她钟情妄想的对象正是幻听里的男性。因为疾病,她已经与普通生活脱节,每天里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和幻听一起度过。在用药之后,幻听和钟情妄想消失了,患者却开始出现
抑郁。现在的她已经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或许一直陪着她、带给她生活信念和希望的只有幻听和妄想。在这些消失之后,她该如何独自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呢。于是会诊后,医生决定降低药量,留下一些幻听,让她还能够生活下去。
病人与我们哪里是相同的,哪里又是不同的呢?
这个问题从进科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我。当我们跟着老师去参观情感障碍患者的病房,从休息区穿过时,一旁坐着的老爷爷低声说:“这群小大夫估计分不出哪些是病人哪些是陪护家属呢。”
惭愧地说,我确实分的不是十分清楚。
有时我感到,这些病人只是去到了一颗孤独的蓝色星球。他们隔着浅浅的银河与我们远远相望,彼此声音不可传达。最后,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再没回来。他们不是疯子,只是忘记回家路的孤独旅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