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

2018-03-08 来源:清心心理机构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是因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年纪小,即使对性方面有好奇的疑问,都容易在大人的哄骗下过去,且不会有太严重的性偏差行为产生。

 幼儿教育是所有父母都会经历的过程,所以这一课不管是你是为人父母,或者从事教育工作,都应该认真看完,并且需要逐渐掌握专业性知识,才能顺利帮助孩子度过性蕾期,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


在分享今天的课程之前,我先来说说为什么我要把3—6岁单独列为一个课程?
 
一是因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年纪小,即使对性方面有好奇的疑问,都容易在大人的哄骗下过去,且不会有太严重的性偏差行为产生。
 
二则为幼儿在家庭中和父母的相处极为密切,性教育由父母的身教,即随机教育最合适。然而现在社会的父母,多数忙碌,和子女相处的时间及少,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稚园,父母对子女性方面的教导,实在是很有限,加上目前大众传播媒体上性信息的泛滥也常在无意中接收到,当超过其可以理解的性质时。于是幼儿对性的疑问不再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更多的是错误的模仿和困惑,需要指导和纠正。

先来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案例:
 
这是一对读幼儿园的双胞胎兄弟,这两兄弟在4岁左右进入到了幼儿园的小班。有一天呢,他们班一个小女孩的家长向幼儿园老师投诉,说自己女儿的阴部被某个小男孩抓红了,通过老师调查以后才发现,小男孩不仅摸了小女孩,也摸了其他的男生,并且在所有被摸过的人当中,也包括他的双胞胎兄弟,排除器质性问题,那么在这个孩子身上性发育的行为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后来了解他妈妈是个单亲妈妈,独自一个人带着双胞胎,白天要工作,基本都是由外公带着,而外公时不时的去逗他的小鸡鸡。在我们身边,很多大人都会去这样的逗小孩,所以小孩有的时候是对大人行为的模仿,所以在小孩的概念里面就是觉得挺好玩的,他并不知道其实这就是他的性蕾期到了。
 
性蕾期是指3~6岁孩子所经历的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阶段会产生性好奇、性骄傲、幼儿手淫、性别认同混乱等现象。父母在这个阶段教育要得当,引导孩子的性心理良性发展,教育不当会产生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这时孩子就如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

生理——玩弄生殖器好像很舒服。
 
人体的生殖器本来就有比较丰富的神经末梢,触摸或者刺激会给身体带来快感。当孩子发现这一点时,会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不断地刺激它。男孩表现为玩弄生殖器,女孩有时也会通过夹腿、摩擦等方式刺激阴部。

心理——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鸡鸡”。
 
当孩子意识到男女性别不同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想看看异性的生殖器是什么样的。而当女孩发现男孩有“小鸡鸡”自己没有时,可能会产生失落感,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不如男孩。相比之下,男孩子可能会因此骄傲。

情感——长大后我要跟妈妈结婚。
 
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谈情说爱”——“我正在跟朵朵谈恋爱”、“长大后我要跟妈妈结婚”,并且会对两性情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口头上“恋爱”,有的孩子却可能真动心了,比如男孩一定非常爱妈妈,所以才想跟妈妈结婚。
 
性蕾期的到来,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当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应指责、打骂,而是接纳包容孩子的发展行为,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早教温馨提示:
 
(一)、满足好奇心:4岁前,可以暂时不强调隐私概念,应该满足孩子对他人或自己身体的探索,有利于孩子了解两性身体特征的差异。孩子的性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儿童成长中的正常需要。
 
(二)、不羞辱、不评判:当孩子有“不当”做法时,父母不要羞辱他,不要用成人社会的伦理标准去评判,或者告诉他这是不好、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或者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建立隐私意识:4岁之后,要逐渐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男人和女人,然后用彩笔标记出哪些身体部位不可以让他人看、摸,自己也不可以去看或摸他人的这些部位。
 
(四)、明确身体界限:不管是多熟悉的人,如果要看或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都要大声地对他说“不可以”,并立即告诉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
 
(五)、制止性游戏:孩子了解隐私和身体界限之后,应该制止他们之间的性游戏。父母的语气应坚决果断,不宜多做解释。
 
(六)、减少性伤害:夫妻生活要回避孩子,注意避免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看到成人性爱镜头。若孩子无意中看到,不要躲闪,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大人表达爱的方式,小朋友可以通过拉手、拥抱表达喜爱。
 
(七)、建构正确的性别认知:按照传统的性别观念养育孩子,不要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同时,强调两性的平等性,女孩也有“小鸡鸡”,只不过长得跟男孩子的不一样。
 
(八)、引导情感走向:孩子提出要跟某位小朋友谈恋爱或跟妈妈结婚时,首先要肯定孩子良好的情感愿望,同时可以引导他“可以跟小朋友做最好的朋友”,而“即使不结婚,妈妈也会陪伴你很久很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