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神奇的第十名效应

神奇的第十名效应

2018-03-08 来源:清心心理机构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其实,这就是引起学生、家长、专家名流以致整个教育界共鸣和关注的“第十名现象”。

 我们会经常会在小学同学会上发现,那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基本是当年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同学;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多业绩平平。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淡出优胜行业,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然能脱颖而出?

 
其实,这就是引起学生、家长、专家名流以致整个教育界共鸣和关注的“第十名现象”。

一、起因
 
一九八九年,中国大陆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当时他暗自吃惊: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相反的,当年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
 
这个现象引发周武的好奇,他开始追踪毕业班学生,经过十年、针对151位学生的追踪调查,周武发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种动态变化中,小学的好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出现成绩名次后移的现象:小学时主科成绩在班级前五名,进入中学后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地,小学时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学生,在进入国中、高中后,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81.2%。

二、分析
 
有人分析,导致“第十名效应”的原因有四:
 
一是只为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知识面狭窄,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面,考得出很好的成绩,很少看其他的书,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功课学得也不错。但是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了很多其他的书,知识面很丰富,也就是他受到了人文教育。
 
二是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没有个性。他为了追求好成绩,花去了所有的时间,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本来有的一些专特长也不敢去发挥了,不敢花时间了。而“第十名效应”的人,文艺活动也参加,体育活动也参加,社会活动也参加,能力很强,他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能发挥作用。
 
三是追求第一、二名的人,身体不够健康,他们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将来工作后,体弱多病,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平时就爱运动,参加各种活动多,身体好,头脑也灵活,工作后能承担繁重、复杂的任务。
 
四是追求第一、二名的人心理不健康,名利思想严重,经不起挫折、失败。一个人走上社会后,不可能每天都阳光灿烂,总要遇到暴风雨,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难以适应,更难以成功和成才。
 
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三、影响
 
这个研究结果,触及了基础教育的症结:究竟是分数重要,还是学习力重要?经由大陆媒体争相报导,「第十名现象」引起广大回响,从省教育单位到学校,从学生、家长到专家……,透过网络不断转贴,余波甚至荡漾到了台湾。联电发言人刘启东三、四年前到大陆出差,被当地同事热烈讨论「第十名现象」,激发探索的兴趣。这研究也呼应着他个人的成长,这位曾被全球外资法人票选为「亚太区第一名」的半导体分析师回想自己的历程,一直以来最好的名次也就是第十名。刘启东说,他不是不念书,而是不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念书。

四、争论
 
周武调查,在周延度上仍有争议处。专门研究青少年行为的中研院社会学研究员吴其英认为,毕竟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地变化,严谨的方法必须是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历程做纪录,而不是取几个时间点的学业成绩做比较,这过于随机。

五、总结
 
1、在人的发展中,知识的丰富固然重要,而潜能的激发也同等重要。学校考试注重的常常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与学校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形态知觉能力等,这些却在考试中很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能力又往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
 
2、目前的很多教育模式之所以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者成功的心理素质,不是考试本身的错误,而是教育者(如教师或家长)在运用考试手段的方式上出现了偏误。他们认为,既然坐在同一教室里,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育,那么考试分数也应该一样。他们不懂得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无论是智能结构、个性特征,还是学科兴趣等都有很大不同,或者说每个人潜能和优势都不相同,而且发展速度和阶段也不同。有的人擅长数学,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而有的人到了大学似乎才开窍。然而,我们却把他们全部安排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标准、考试分数衡量,区分“优”与“劣”、“好”与“差”,这显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不公平的、错误的评价,犯了教育上的一个大忌,完全忽略了学习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个体差异。这种强大、稳定的教育系统的存在,大大伤害了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大量学习者感到自己无能、失败,以及无奈,使学习者很早就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和对学校的恐惧,直至感到人生的无价值感和渺茫。国内外的教育学者都认为,这种教育系统压抑了大部分学习者潜能的发展,压抑了许多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的产生。
 
3、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不能随便给他贴上“好”或者“坏”的标签,只要教育者懂得孩子心理成长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因材施教,教育孩子,这些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叛逆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多去观察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求。只要努力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问题只是成长过程的问题。但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