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症状障碍的共性特征
摘要:该类患者有非常痛苦或导致重大功能损伤的躯体症状,或可以有或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首先出现在普通医疗系统中,而不是精神科。当在普通医疗科室怎么也找不到病因,或没有治疗效果,才容易想到精神科,但目前国内的精神科主要以开药为主。
躯体症状障碍之含义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简称SSD),2013年,美国
精神病学会发布的最新诊断标准DSM-5,其中,将综合医院主要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
心理障碍定名为SSD。
该类患者有非常痛苦或导致重大功能损伤的躯体症状,或可以有或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首先出现在普通医疗系统中,而不是精神科。当在普通医疗科室怎么也找不到病因,或没有治疗效果,才容易想到精神科,但目前国内的精神科主要以开药为主。
本名称不再强调心理障碍或焦虑抑郁的诊断,弱化心理疾病标签。它包含如下类型:
神经衰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脏神经官能症;
躯体形式障碍;
慢性疲劳综合症;
临床无法解释的医学症状;
焦虑抑郁状态,等
我们知道,上述这些类型,都有心慌、胸闷、呼吸不畅、非常疲乏、犯困、头晕、头疼、背部发紧、四肢发麻、腿发软、腰冷、胃疼、喉咙有异物感等生理表现。因此都归为一类,也有道理。在一宁心理过往的咨询实践中,有的来访者追问自己的问题,到底是焦虑呢?还是抑郁,还是神经衰弱?其实彼此之间有交叉,有时无法精准细分。
躯体症状障碍常见共性特征
如下特征,每人有一个以上就足以致病。不一定全部都有。
1、选择性关注负性信息。
例如,一宁心理常听来访者反馈:“看新闻,总容易对微小的负面细节念念不忘,诸如谁谁又猝死了等等。”
2、认知偏差加剧困扰。
夸大躯体症状及危害性,由此引发的焦虑,又恶化了躯体反应。这个恶性循环模式比较普遍,大多数焦虑抑郁困扰者都有。
3、早年体弱,父母或自己就认为,注定是个体弱的人,这种负面观念不断内化,慢慢就有了“我体弱易病”的病人标签。研究表明,笃信的标签有可能会变成现实——真的体弱了,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健壮的一天。
4、借生病逃避责任,拒绝长大。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无意识地强化体弱无能的核心信念,反复就医,以此获得家人关注。
注意是“无意识地”——也就是说,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拒绝长大。就算本文已提到这一点,相关的朋友仍然难以觉察到。
当您长年累月都难以走出来,说明有可能,有一些无意识的信念,正在限制你。
文章《意象对话与家庭系统排列结合,应用于惊恐发作治疗》,就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为来访者呈现了无意识的信念——为了获得老公持续的呵护,选择持续“无力”——无力一个人走出去逛街、买菜、上班等,也即无力突破一个人上街的恐惧。所恐惧的,不去面对,怎么会好呢?
5、如下因素导致精气神不足,精气不足本身也能导致诸多生理不适,但又尚无器质性病变,所以去医院,往往检查不出病因,仅
中医会说: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脾胃虚……听得困扰者云里雾里。
A、杂念太多,情绪常常不稳,老看手机、视频、电视,导致精气神耗散过度。
B、过度手淫,令精气神从底部泄漏。
C、睡眠质量不好,无法通过睡眠生产足够的精气神。
D、脾胃不好,难吸收生产精气神所需要的营养。
如果有第5点特征,仅仅心理咨询不够。还需配合正确的中医养生理念,方能有效调节躯体症状。一宁心理认为,DSM-5将上述躯体症状纳入学科门类心理学之下的“躯体症状障碍”,可能会限制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视野,忽视中医养生的调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