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软双相」你知多少?
摘要:据研究提示,这类患者在单相抑郁中所占比例为10.7%-28.4%,可见其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容易导致疾病转相或出现快速循环的现象,则导致疾病复杂化,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1.什么是软双相?
在文章开始,首选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在CCMD-3、ICD-10或DSM-5的诊断系统中,关于双相情感性疾病的诊断术语中并无「软双相」(softbipolar)这一概念。软双相也被称为双相III型、假性单相双相障碍或假单相障碍。
软双相指的是,过去无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目前为抑郁发作,但具有某些特征,提示之后可能向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转化。为了能在躁狂发作之前就能识别并进行干预,则提出了软双相的这一概念。
据研究提示,这类患者在单相抑郁中所占比例为10.7%-28.4%,可见其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容易导致疾病转相或出现快速循环的现象,则导致疾病复杂化,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2.软双相有哪些特点?
A.人口学方面
发病年龄:软双相发病年龄一般在25岁以前,显著低于单相抑郁。一般而言,双相的亚临床综合征在14岁左右就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了,双相I型可在18岁前发病,双相II型可在21岁前发病。
如果患者发病年龄越早,就可能为双相障碍,即使是当时是单相抑郁,随后也会更改诊断为双相障碍。
个性特征:旺盛个性、环性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还有人认为情绪高昂、心境恶劣、环性情绪也是躁狂转化的重要个性因素。
家族史:存在双相障碍、
躁狂症、
抑郁症、
自杀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家族史,发生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增加。
B.疾病形式方面
发作性:发作性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疾病发作的形式或特点;二是说明疾病具有一个相对正常的间歇期。
双相障碍患者发作性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发作性的患者以抑郁症状更为多见,还有显著的
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还存在易激惹、典型躁狂症状以及自杀企图。
高复发性:至少4次以上,这类反复发作的患者往往具有双相障碍的特征。
生物节律性:双相障碍患者这一特点较为显著,节律性以往被认为是内源性抑郁的特点之一,如晨重暮轻。
C.抑郁症状方面
混合性抑郁:指的是,在抑郁的基础上混合了某些躁狂症状,特别是易激惹、随境转移和精神运动性激越等。抑郁症状的特点为混合性抑郁的患者,日后发展为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大。
根据2001年发表在JAffectDisord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提示,患者具有3项混合性躁狂症状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虽其敏感性只有46.3%,但其特异性高达92.3%。
非典型抑郁:指的是抑郁症状主要是睡眠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和某些精神病性症状,非典型抑郁也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激越性抑郁:也称为
焦虑性抑郁,指的是在情绪低落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焦虑、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等表现,激越性抑郁在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80%vs54.1%)。
一项在线发表于2014年6月JAffectiveDisord杂志上的研究提示,对于软双相患者的特征,按照其重要性以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至少4次抑郁发作、自杀行为、环性人格、双相障碍家族史、物质滥用、抑郁症发病年龄<25岁、男性。
3.如何判断患者是否为软双相?
考虑患者为软双相,建议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A.至少有一次抑郁发作。
B.无自发性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C.以下2项之一,加上D中至少2条;或者以下2项都存在,加D中1条:
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
抗抑郁药物引起过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D.若不符合C,以下9条项目中至少要有6条:
精力过盛性人格。
目前的抑郁发作严重程度>3分。
每次短暂的抑郁发作时间少于3个月。
非典型性抑郁发作。
精神病性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首发年龄小于25岁。
产后抑郁。
抗抑郁药物效应逐渐消减现象。
3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4.考虑软双相的患者该如何治疗?
软双相的患者由于过去并无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很容易按照单相抑郁来进行治疗,这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混合状态、躁狂或引发快速循环,则不利于接下来的治疗或预后。
对于软双相的患者而言,有的人建议按照双相抑郁来进行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治疗,按照患者的表现形式来决定是否应有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