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某段时间工作特别紧张总是加班加点,或者执行紧急困难任务心理压力巨大,伴随着情绪、心理上的变化,躯体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头昏头痛、咳嗽不止、皮肤瘙痒、口腔溃疡、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那么,很有可能,你正被心身疾病所困扰。事实上,心理因素是导致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诸多身体疾病的罪魁祸首。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心身疾病,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和避免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有病理生理和形态学改变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有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是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三是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最初人们认为情绪因素会引起单一器官系统出现躯体症状,比如焦虑情绪导致哮喘发作,极度紧张导致胃黏膜溃疡,后来发现不仅仅是情绪会导致疾病,一些不良心理或行为因素(如长期承受压力、缺乏锻炼)也会引起或加重疾病。现阶段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内分泌、心血管、呼吸、胃肠道、皮肤疾病,终末期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都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对各类疾病了解得越多,就越难区分出单一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几乎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凡是病因中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的躯体疾病,都可归入心身疾病范畴。
为何“心”会伤“身”
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各种因素之间又互有联系和影响。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到身体,下面有三种理论流派的解释。
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童年时期的心理冲突由于不为社会规范所接受,会被自动地
压抑到“潜意识”层面,当遇到生活变故或社会因素的刺激时,沉寂多年的心理冲突会犹如活火山即将再次喷发一般暗流涌动,若没有恰当的途径疏泄,就会导致植物
神经系统过度活动以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例如心理冲突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最终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理生物学理论认为,不同种类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紧张劳动和抑郁情绪,可通过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单一或协同反应,作用于具有不同
遗传素质的个体,从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例如面对“丧偶”这一巨大压力时,无论男女,其体内的重要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都会过度激活,引起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继而损伤细胞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导致很多老年夫妻相继去世的重要原因。
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加之自身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反应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例如每次在领导办公室被训斥时,都会感到手心出汗、心跳加快,之后即便领导出差,经过其办公室也会出现同样的身体反应。有的心身障碍症状还可通过外界“强化”而形成,例如哮喘儿童可能因为发作时获得父母额外的关注和照顾而经久不愈。
以上3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为何“心”会伤“身”,科学家们认为应将不同观点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心身疾病的内部机制。
心理压力大。生活中,当某一事件发生后,人们首先会将当下情景划分为无关、有益、有害三类,对于有害压力,人们会进一步评估自己应对的能力及可利用的资源。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后,如果仍然感到压力难以掌控或即将对生活产生严重破坏,就会出现能量暴增、血压上升、紧张焦虑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当然,这能有效帮助人们应对当下威胁,只是如果压力反应长期出现,或者应对微弱压力也全副武装、高度唤起,就会引发与压力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不良生活方式。吞云吐雾、酒池肉林,这些放纵自己的生活习惯会在不经意间扼杀人们的健康。科学家发现,21世纪以来导致美国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所致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半数,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动物研究发现,仅仅三周的高脂肪饮食,就能让大鼠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增高,并且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脏效能显著下降。
怎样预防心身疾病
完善人格。具有A型行为模式的人可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将有助于减轻肌肉紧张和
焦虑症状。此外,还可进行冥想练习,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维持在当下的内在或外部体验上,并且不做任何判断。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冥想可以增强幸福感、减轻抑郁、平稳情绪,还能提升自我接纳程度,减少对自己的责怪和担忧。这些都能让A型行为模式者跳出自我的禁锢,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对于不同情境的压力采取适宜的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压力。包括寻求可利用的压力应对资源和压力应对方法两个方面。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尤其在压力面前,更需要寻求彼此的支持。当你“压力山大”时,好朋友会认真听你唠叨、不断肯定你的价值、给你有用的建议,陪你一起哭、一起笑,这些都是治愈良方。一方面争取更多的压力应对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会直面压力、解决问题。比如学习成绩不好,那就更加努力、请家教或排除干扰潜心学习;工作不顺,那就向上级请教或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健康生活方式。首先要对现有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采取行动,最后要在一段时间内巩固健康生活习惯。在行动计划阶段,当人们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后,往往会主动寻求健康信息并尝试改变。在行动执行和强化阶段,可与亲人或同伴签订有关健康行为的奖惩协议,并请他们进行监督。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同伴一起戒烟或戒酒,经常互通进展、表达感受,这样可以为自身的戒烟或戒酒行为提供一个参照,同时也可相互支持、获取力量。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小编有话说:只有打造一颗“强健”的心,才能躲过心身疾病的侵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理足够强健?文末已经为大家提供了三种方法,为了更健康更有质量的生命,就从完善人格着手、有效管理压力开始以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