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重要特征,因此许多家长牟足了劲儿地干预,觉得只要孩子的社交技能上去了,那他就能够融入主流,正常地生存和生活下去。
但从实际干预效果来看,这个心愿难以达成,相当一部分孩子并没有明显表现出社交技能的提升,他们仍旧沉迷在自己神秘的世界里。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其实自闭症人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没有什么不好。你看像爱因斯坦、达芬奇,人家只要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学习社交的常识,照样能过好一辈子。
也有的人认为,自闭症孩子毕竟生活在社会大群体之中,那就要尽可能地去融入社会,学习社会规则。没有社交,就没有沟通,社会生活就难以继续。因此,对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干预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那么,回到最初的强迫社交问题。自闭症孩子社交技能的推动很有必要,但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天赋才能VS社交技能
寻找发展这两者的平衡点
在自闭症群体中通常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在某方面天资优异,在另一方面极端糟糕。其中常见的一对矛盾便是天赋才能与社会技能的冲突。
曾经听过一个初中男生的案例,他非常擅长数学,妈妈认为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数学家,所以大力支持孩子发展数学兴趣,却忽视了发展他最基本的社会技能。结果是一旦脱离数学领域,孩子难以与同龄孩子交谈,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因此,在这里猫咪姐姐虽极力主张充分发挥自闭症孩子的天赋才能,但也要教授基本的社交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不可因噎废食。
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一个自闭症孩子转变为一个社交高手,因为这本身就是自闭症孩子的短板,但一些基本的技能如懂规矩、有礼貌等,必不可少。
发展水平VS未来定位
从定位倒推出目标
自闭症孩子是典型的图象思维模式,机械、刻板,这些都是他们典型的特征,发展中也会伴随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在拼命推进自闭症孩子社交干预训练前,我们应充分考虑孩子本身的发育发展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
之前参加过一些自闭症孩子发展论坛,我发现有些家长在谈到社交技能时非常悲观:我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像普通孩子那样正常生活了,他永远不会组建家庭了。
很明显,无论怎么干预训练,都很难让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但尽管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不同,只要差异得当,也未尝不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闭症孩子也有了更多选择工作的权利,现代社会的许多宅男宅女不是也生活得很好吗?当然,如果孩子属于高功能,各方面发展水平均比较不错的话,家长合理定制高一点的期望也无妨。
因此,家长在推动社交时,要充分考虑好自己对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的定位问题。定位合适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就合理了,训练的效果也就更好了,训练的信心也就增加了。
动机VS社交技能
对社会情景感兴趣+高自我动机=
社会性发展高
有关自闭症孩子社交技能的训练,许多家长甚至一些专业人员都认为核心在语言沟通上面,其实不然。
自闭症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注意力问题,他们喜欢沉迷在自己有限的、简单的游戏当中(如跑圈,扔玩具,拍打玩具,开关柜门,旋转身体等),这些玩乐基本上一成不变,他不会自然而然扩展出其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普通孩子都会不断尝试新玩具)。
在这里专家家长们成为一个「好侦探」,寻找激发孩子的方法。这要说到曾经读过的一个「小女孩摔摔盒」的故事:
有个小女孩经常摔东西,她的父母认为是摔碎声吸引了她。所以他们将这个不恰当的行为转变为激发小女孩学习恰当行为的动力。
他们搭建了一个摔摔盒,在盒子里放各种可以摔的东西,当小女孩表现好了,就奖励她这个摔摔盒。结果摔摔盒在满足小女孩感觉刺激需求的同时也发挥了相应的积极作用。随着行为的形成,她摔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社交技能的提升也越来越快。
在这里,她的父母没有把摔东西这个行为单纯地看做坏行为,而是看到了该行为背后的本质,巧妙地转化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训练社交无法带给他们直观的回报,他们很难在经历大量艰苦训练之后把社交成果当做奖励。所以在早期社交意识形成前,将模糊技能与具体奖励联系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