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放下评判,不再自卑

放下评判,不再自卑

2017-11-06 来源:呼和浩特市支点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人都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1

  人人都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信,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请走到浴室,脱去衣服,对镜自照。有谁对自己的所有的身体部位都满意呢?

  请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的左边写下你优势,在纸的右边写下你的劣势。有谁不想甩掉白纸右边的劣势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满意的部位,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甩掉的劣势。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全能的人,故没有不自卑的人。

  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与批判的态度。有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有人觉得自己的身高不够;有人觉得自己的皮肤太黑;有人想修正自己的身材。有人觉得自己性格不好,有人感觉自己的学历太低,有人觉得自己事业失败,有人羞于提自己的家庭,有人嫌自己的房子太小……

  看起来自卑的种类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可改善提高的因素所致的自我否定,另一种是不可改善提高的因素所致的自我否定。

  2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天生具有一种追求更优的本能,因为人一出生就处于劣势,卑微而渺小、依赖和无助。

  印度哲人奥修认为:自卑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自我时,跟别人比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

  所谓追求更优也好,建立自我也好,其中都有一个中介: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有时候你会有优越感,有时你会有低劣感。当低劣感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

  处于社会中的人进行比较,感觉低劣的时候比感觉优越的时候更多。

  一是因为周围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优势,甲比你美、乙比你高、丙比你强、丁比你聪明、戊比你有钱、己比你家庭出身好、庚比你权力大……

  你个人的优势如何能与周围人的众多的优势之和相比。

  二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自己的方方面面,你是如此了解。你在看别人的时候,或许由于别人的形象管理比较好,别人只向你展示了优越的一面;或许由于晕轮效应,你往往只看到别人光环的一面,看不到别人低劣的方面。

  于是,每个人看起来都比你要好。

  3

  自卑可能表现为自我攻击:自责、压抑焦虑、恐惧等。自卑也可能表现为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

  自卑作为一种自我否定和批判,是一种不好的感觉。有人就会把这不好的感觉投射给别人,通过否定、批判攻击别人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自卑是一把剑,使用的效果依人依使用的方法而定。有人因为自卑而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历史上叔本华、卢梭、克尔凯郭尔、尼采、康德、弗洛依德、马克思等人因为自卑而努力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代有很多取得骄人成就的名人如白岩松、张越、王菲都声称自己曾经极度自卑。

  有人因为自卑而以他人社会为敌,贬损、毁灭他人而给世界带来灾难。最典型者如希特勒。

  有人面对自卑采取掩耳盗铃之策,只是极力掩盖而陷入消极的自责无法自拔。

  看起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优越感是对付自卑的好方法。不可否认,努力提升自己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卑。

  一个姑娘如果因为贫穷而自卑,她去拼命赚钱。当她赚到很多钱后,她在比她穷的人面前有了优越感。

  但是她在比她更有钱的人面前时仍然会自卑。而且,随着她钱的增多,她的层次的提高,接触到的有钱人更多,她可能会更自卑。

  一个姑娘如果因为腿疾而自卑,她去拼命赚钱。她赚到钱后,或许在金钱方面的优越感会提升。

  但是金钱的优越感和身体的优越感是两个不同质的方面,即使她钱很多,她仍然会因为腿疾而自卑。

  提升自我只是减少自卑的情况以及降低自卑出现的频率,并不能从根本上

  克服自卑。

  4

  自卑看似源自比较,比较并不必然带来自卑。比较之后所做的好坏美丑优劣的评判,才是自卑产生的根源。

  人并不天生就有无能感,只有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恰当的满足的时候才会产生无能感。

  人的自我确实是在比较当中形成的,但自我的形成并不必然带来优势劣势的区别。

  一个孩子的眼睛可能较常人小,他最初并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在他的意识当中还没有美丑的概念。他关于美丑观念的形成,最开始来自养育者的输入。

  有一天,他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眼睛比妈妈小,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的眼睛小。

  如果妈妈对他说:是啊,你的眼睛真小,好丑。他就形成了眼睛小就是丑的概念,同时有了否定自我的低劣感。

  如果妈妈对他说:是啊,你的眼睛小,好美。他就形成了眼睛小就是美的观念,同时有了优越感。但这种逆潮流而动评判,可会形成的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如果妈妈对他说:是啊,你的眼睛小。他就形成了眼睛小的事实,不会形成自卑感,也不会有优越感。

  随着成长,孩子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大,接受的评判越来越多,自我慢慢形成。一个人在自我形成中,接受的负面评判越多越自卑。

  克服自卑,最根本的是要放下评判,完全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无能,接受自己的独一无二。

  有人可能会认为,完全的接受自己会导致自我发展的停滞。然而,并非如此。一棵树并不是因为比别的树矮小而生长,一个人也不是因为不如别人才会自我提升。

  人也好,树也好,都有内在生长发展的动力。

  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

  人人皆过客,何必要自卑。

  5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

  我们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两个方面:非好即坏。因为无明,我们看任何东西的知见都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所以,我们的评判标准一直被无始劫以来的习惯左右,它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心会很快完成评判这项工作,产生的结果就是想要拥有或者拒绝。在拥有和拒绝的背后是两种心理:一种是贪心——想拥有;一种是嗔心——想拒绝。接下来就产生了行动:我们的手会不自觉地伸出去拿,或者我们的脚马上就想脱离这个地方,赶紧走开。由此可见,我们的心和身可以在刹那之间就完成感受、评判、行动这些动作。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一切都是无明在运作,而且因为无明,我们又种了一个业种子。这个种子带有自我的角度,它促进了自我的发挥与造作,让自我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由于这种心理或者性格因素,会变得越来越自我,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自我反应机制,就会不断地对美或者好、人的对或者错加以评判,性格也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很难改变。

  人的思想,乃至于对待万世万物的看法,一旦形成固有的模式,我们就把它叫“业识”,它是杂染的。比如斗牛,它有一种自动的模式,一看到红布就会热血上头冲过去抢。你说那个布有什么好抢的?但是它不知道,这就是无明,那是它生生世世的业报形成的一种自我反应,别的动物就不会像它那样。业报不同造成了生命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去锻炼心对每一个当下境界的觉知。对于出现的每一个要观察的目标只能经历,不可以介入其中。就像水一样,你要静下心来,去照出外在不断变化的境;同时,心也需要跟随着这个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并一直保持着客观、正知。在当下的洞察当中慢慢地放弃评判,这就是用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