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如何区分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呢?
焦虑障碍已成为我国的常见心理疾病。其中各类焦虑障碍的发生在城市人口中尤为突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焦虑障碍、广场恐怖症、社会焦虑障碍、强迫症、单纯恐怖症和创伤后应激性焦虑障碍均归属于焦虑障碍。
患焦虑障碍者被称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这是因为,病理性焦虑能使人陷于长期的高度不愉快和不舒服之中:模糊的恐惧感、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担忧;常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出汗、肠胃不适、周身肌肉酸麻胀痛、头与呼吸有紧压感等全身症状;常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等运动性不安状态。
很多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实际上就是焦虑障碍。老年人、学生、妇女等均可患此症。为此,许多患者曾多次被送至医院紧急抢救或请专家会诊,但各种先进仪器均检查不出病症的所在,而患者却备受身心痛苦。由于焦虑障碍会引起长期的负性情绪障碍,因此可使人患上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躯体疾病。这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发挥构成了重大威胁。
抑郁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
抑郁障碍又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在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中有25%的人自杀。
抑郁障碍不仅见于精神科临床,还常与内外科疾病或其它疾病并存。据统计,在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有22%~33%的患者可诊断出患有抑郁障碍。此外,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脑中风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比例也明显增高。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这是一种更严重的病症。在实际临床中,这两组症状常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人身上。研究发现,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与单纯的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相比,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患者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有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不同于单纯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疾病。
对付焦虑抑郁共病可试用一下方法自我调整:
一、尝试自我松弛
通过反复练习冥想、禅定、瑜伽,能够控制焦虑抑郁。把自己的焦虑抑郁当成一份礼物,它会让你更富有同情心,更善解人意和更有精神。可以说,“有一个焦虑抑郁的家伙。他迫使你看到内在的自我,并听到内心的答案。现在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抑郁。此时便算终止。
二、学会自我反省
有些焦虑抑郁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抑郁,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忏悔,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三、采取自我转移
焦虑抑郁患者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转移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念宗教经典,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