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神经症困扰者来说,成长路上,需要协调面具与阴影之间的关系,关于人格面具与阴影的知识,参加下文:
“人作为社会动物,必须与社会的其他人接触。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为了种族的延续,人类必须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社会伦理及道德。
为了适应社会,在社会动力的推动下自我所呈现给外界的理想特质,就是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常常是为获得奖励或回避惩罚而形成的。对自我而言,人格面具十分必要,它能够让自我有效地适应社会并从中获益。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人格面具,因此社会适应良好的个体拥有众多的人格面具并能够根据场合自由切换。那些不重视人格面具的个体,他们的社交表现显得十分幼稚;要么冲撞伤害别人,要么被别人攻击和孤立。虽然面具具有积极的功能,但是假如过分认同面具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当个体仅仅把自己认同为所扮演的某种角色并以该角色自居,那么他真实的自我就会被压抑,荣格把这种情况称为“面具膨胀”。“面具膨胀”具有危害:一方面是与家人朋友相处时,他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总让人感觉“虚伪”;另一方面却由于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和期望而自卑孤独。
阴影是大部分被社会文化所排斥的本能冲动。所有这些事情对自我而言,都是不光彩的事情。这些被压抑且未被意识的冲动会投射给同性别者,并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阴影作为人类动物性的本能,常常是一个人活力的源泉。当一个人过分压抑阴影,他的生活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
所以,自我越是把注意力指向所在社会的文化并认同面具,则被其忽视和压抑的本能就越多。面具与阴影相互补偿的关系,意味着人格面具越厚,阴影就越强大。换句话说,人格面具愈是光彩,阴影也相应地愈是黑暗。由于人格面具并非真实自我,阴影反而有真实自我的成分。在社会适应和人格完整的双重要求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性早期推动着自我建立完善的人格面具并压抑阴影,但在适应之后自性转而推动着自我与人格面具分化并接纳阴影。”——引至:陈灿锐《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