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主要症状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肌群不自主抽动,如挑眉、翻眼、耸肩、动脖子,一类就是发声异常。少数会合并一些强迫症症状,比如咬嘴唇、走路转圈、攥手等。还会伴有一些情绪上的焦虑、烦躁等。
“抽动症有很多诱因,比如孩子感冒、细菌感染等,更多的是一些心理变化,以前有一些饮食方面的因素,如总吃冰淇淋、方便面等,食物中香精、防腐剂多也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她还提到,有实验证明,孕妇尤其在孕早期的宫内感染也可能造成胎儿的脑损伤,导致脑功能调节障碍,引起抽动症、多动症等一系列病症。除了宫内感染,射线、外伤也有可能引起胎儿脑损伤。另外,抽动症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不和谐,来自学业和社会的压力也易诱发此病。”
“如果排除了躯体疾病,确定是抽动症的都需要治疗。”徐教授说,“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心理治疗、仪器治疗和药物治疗。”
她提醒患儿家长,如果刚刚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首先,不要过于关注,过分关注往往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病情;其次,转移和分散孩子在这上面的注意力,让孩子去集中精力做些别的事情;另外还可以有一些鼓励措施,比如让孩子一天不眨眼,标一个小红旗等。如果是压力过大引起的,需要做一些心理调节。
“抽动症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也有一些会伴随终生。”徐教授强调。
有专家认为,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界线是“是否影响正常生活”。“如果上课眨眼频率很高,手脚抽动或突然发声等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正常生活,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了。”她解释说。
很多家长关心治疗抽动症的西药有副作用。徐教授说:“所有治疗抽动、痉挛的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医生一般会配合用药减轻副作用,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一定要听医生的指导。”“中医中动症就是风症,抽动症则主要是‘肝风’,上市的中成药较少,主要是九味熄风颗粒。”徐教授说,“中药相对西药来说,副作用会少一些,基本上没有副作用。所以尽量的选择中药、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