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先占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先占观念。
躯体化障碍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躯体化障碍与遗传易感因素有关,在对一组慢
性功能性疼痛的研究发现,其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器质性疼痛。
心理社会因素:
(1)认知作用: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影响认知过程,导致对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使当事人对躯体信息的感觉增强,选择性地注意躯体感觉并以躯体疾病来解释这种倾向,增强了与疾病有关的联想和记忆及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
(2)生活事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躯体化障碍与创伤有密切关系。创伤特别是儿童期的创伤,对躯体化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创伤导致心理与身体分离,从而产生躯体化症状。在
癔病的研究中也有相似观点并认为创伤性事件是童年期性创伤。受严重虐待的儿童及青少年人群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躯体形化障碍。
(3)社会文化因素:有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特别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且文化较低者。
临床表现
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泛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
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躯体化障碍常常合并冲动或反社会行为、自杀企图、婚姻问题,因此在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严重障碍。躯体化障碍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很少完全缓解。躲在成年早期起病。
诊断症状标准
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
1)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便稀或水样便。
2)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气短,胸痛。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
阴道分泌物。
4)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瘢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严重标准: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两年。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心理治疗比较困难,主要要掌握以下原则: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治疗联盟,其基础是患者较为强烈的治疗动机和良好的医患关系。第一步是承认患者的疼痛和痛苦,这回使患者感到医生是关心、同情且愿意帮助患者的。接下来应对患者做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
第二步则是将诊断告诉患者,并从积极的角度向患者解释躯体化障碍,他(她)不是“精神病”,而是患了医学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不会导致慢性的精神或躯体的残疾,更不会死亡。
第三步。因此向患者保证,医生已经充分地评估了存在未被发现的躯体疾病的可能性,频繁更换医生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对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通常会发现它们和人际关系、职业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向患者指出他们的症状缺乏躯体疾病的证据,可能和应激有关。和患者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会帮助患者获得一些内省。
最后,很重要的是,治疗师应该与患者家庭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理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当然,要注意中立和节制,保持严格清晰的界限,以防患者及家庭的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
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先占观念为主的神经症,患者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患,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与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不相称。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一、临床表现
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健康或疼痛过分担心,认为已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诉说的症状多样,可局限于某一器官,也可涉及全身,内容为各种异常的感受。绝大多数的不适都和头颈部、腹部及胸部有关,主要症状是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与不舒服的躯体感受或疼痛相比,患者似乎对症状的真实性、意义或产生原因更为关心。
二、诊断症状标准
(1)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2)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化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
三、治疗
由于疑病症患者否认他们的病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他们倾向去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很少能获得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研究表明,早起转诊接受精神科或心理医生评估及治疗的疑病症患者预后较一直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预后好。
目前最常用的三种治疗方式是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
在支持性治疗中,首要的是建立稳定的工作联盟。通过客观的证据来减少患者的先占观念,必要的医学检查还是需要的。但这种作用只有暂时的作用,因此要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疑病症患者放大了躯体感觉的线索,认为它们是危险的,而且他们感觉无力应对这些威胁。而且他们将躯体健康与没有症状或不适等同起来,因此症状也就意味着疾病。这样,不恰当的健康概念就导致了一种躯体感受放大的认知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有两个基本目标:挑战错误假设和避免回避行为。在治疗中,医生和患者讨论他们主诉的躯体证据,他们对症状的解释,发现患者的自动错误假设。
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的或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主要是SSRIs,给疑病症患者用药物治疗应慎重,一方面患者关注的是确定或证实是否存在严重疾病,他们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不大能配合治疗;另一方面用药不当也会强化患者的疑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