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症状 > 孩子人生的3个叛逆期,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孩子人生的3个叛逆期,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2017-08-21 来源:千帆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因为你眼里的世界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包办一切,而是要尽量多沟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今天我们谈谈孩子的叛逆期,这是很多父母为之头疼的问题。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了解。那么,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不会那么慌张,不会那么焦虑,不会那么容易生气。

  可以说,孩子人生必经的三个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因为当我们陪伴孩子渡过这些叛逆期的时候,父母必须去学习,在这种激烈的成长期,父母跟着孩子成长的步子一起成长着。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逆反——当然,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个体特质不一样,父母可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本文只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叛逆期的三个阶段

  2-4岁宝宝叛逆期

  6-8岁儿童叛逆期

  14-16岁青春叛逆期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两岁多的小小鱼有点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说,这么小就叛逆啊!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这是一个误区。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小怪物”

  (2-4岁)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后来我就觉得无法禁止孩子这样做,那就改变大人。我要我妈也适当反击,拍他几下重的。

  让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样的。就这样,慢慢地改变了。在这第一个叛逆期内,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气急败坏。有时候他们尽自己所能跟你讲一件事,但是父母没有听懂,要么搪塞过去,要么不理睬,这样只会让孩子着急上火,于是吵闹。

  很多父母觉得这是孩子无理取闹,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完全没有去顾及孩子的想法。

  因为孩子才刚刚开始说话,词汇量有限,发音又不标准,所以要表达一个概念好难。有时候我都为孩子捏一把汗。

  有一次小小鱼跟一位阿姨介绍自己的恐龙。他提到了“副栉龙”,这种恐龙不如霸王龙有名气。所以大人一般都不知道。

  他当时说了很多遍,我在隔壁房间是听懂了的。

  但是不管怎么讲,阿姨还是不明白,他急得像猴子一样蹦了起来。甚至撩起自己的袖子,指着自己手臂上的痣,说“痣”,“是副栉龙”,因为二者同音。

  最后还是我帮忙解释才搞清解围。

  所以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需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去了解孩子的一些特点。这样能避免很多的冲突了。

  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叛逆期,就要了解这个阶段几个主要的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2-4岁

  特点:它发生于出生后2岁到3岁,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和肢体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骂人的话。

  比如小小鱼也会说“把你咬碎吃掉”、“你就是屎巴巴”,还有一些跟他差不多大的娃也会在一起就放狠话:“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

  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

  建议: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因为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最差的方法就是反应强烈,有些甚至还为此打孩子,觉得是孩子不听话。

  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发现了语言的力量,而且他们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另外就是建议不要总是跟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威胁孩子,这样孩子会将你的行为方式用来对付小伙伴或者对付你。

  秩序敏感期2-4岁

  特点:这个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先穿左边的鞋子,为什么一定不准爸爸睡他的右边而要睡左边?为什么门一定要他来开?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孩子任性,其实不是的,这个敏感期对父母的挑战非常大!

  大部分孩子3岁至4岁进入秩序敏感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边每一件事得按照他的想法,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

  目前还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这个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的。

  建议: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

  因此,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键要理解和变通。理解并帮助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占有敏感期3-4岁

  特点:孩子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你的大道理一概不听。

  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家伙要玩小小鱼的滑板车,他不准,两个人差点打起来。

  我把他带回家后问他:

  “你觉得那个小弟弟怎么样?”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吗?”

  “想”

  “那他的玩具你喜欢吗?”

  “喜欢”

  “那你的滑板车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么样都绕不过去。

  我也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因为心理学认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

  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而这要靠孩子的自觉,家长不要过早地进行干涉。可以给予引导,慢慢让孩子进行人际交往。

  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第二个叛逆期:敢于反抗的小大人

  (6-8岁)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于是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

  于是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

  孩子期望父母的认同

  这个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你给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肯定孩子的优点,给予他鼓励和正面暗示,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孩子通过周边人的评价来感知自己,确定行为方向。

  如果得到了认同,他们就会强化那些好的行为,力求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贴标签,导致“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发性的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纳。

  当孩子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时,完全通过引导就能改变,千万不要打上标签,将孩子推得远远的。

  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成长方向。

  我就记得我们小时候,有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小伙伴,就因为当时偷偷花了学校退回的课本钱,被父母反复打骂和埋怨,后来他干脆自暴自弃,读完小学就当小混混去了。

  因为父母一直的否定,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反正我没有什么好的,随便你们说什么好了,于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那些优秀的品格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比如善良、谦逊、诚实勇敢等。

  给孩子真正的选择自由

  不要总是跟孩子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最后孩子的选择永远以落空而告终。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一言堂绝对是杀伤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文学名著,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

  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父母和可以跟孩子商量,读一些健康地漫画何尝不可?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增强他阅读的动机。

  先打开了书本,然后再加以引导,涉猎更广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最终反而让孩子人格形成发展受阻。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的“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小宝贝亲密的爱与陪伴,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所以留守儿童以这个阶段的为主。父母的缺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把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

  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第三个叛逆期:青春期的成长痛

  (14-16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经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情郁闷烦躁!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烦着呢,等着喷发。

  而这个时期,因为孩子已经渴望像一个真正的大人那样生活,那样做自己的决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给孩子一些积极地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远离家庭,走入社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们通过社会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孩子们有自己的社交,拥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长辈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然父母不要想着去干预孩子的社交圈,只能尽量给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给孩子一些忠告,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让他自己去感受。可以带孩子去高校学府感受。

  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是一无所知的,于是有父母去翻看孩子的日记本,偷偷翻看孩子的手机、QQ等。

  最后往往导致孩子对父母没有信任,更加不跟父母交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干预,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不要怕代沟限制了交流,但是更不能因为唐突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父亲需要积极参与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这种生理特征让男孩儿和女孩儿们身体内充满着躁动和不安。

  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

  比如感情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敏感焦虑等问题,往往导致孩子们过于偏激。

  而这时,家长必须充分地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积极地做好亲子沟通,在说话的语气上、事情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因为你眼里的世界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包办一切,而是要尽量多沟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在这阶段,孩子更喜欢跟一个理性的男性沟通,而不是一个唠叨的女性。所以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总之,不同的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不一样。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调整教养的方式。

  不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孩子,要先从自己身上,从家庭找原因。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一定的道理。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抓紧这做父母的有效期。

  始终记住:越用心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叛逆的问题会越少,而孩子人生的3个叛逆期,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而这就是生命和成长的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