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抽动症,坐等自愈?别闹了!
摘要:不可以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避免孩子过度劳累等。
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些“怪异”的行为。比如高频率地眨眼,耸鼻,撅嘴,摇头,甩手,抖腿,自言自语,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污言秽语等,有的孩子会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强迫行为,秽亵行为或破坏行为。抽动症不能坐等自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治疗,任由病情加重,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抽动症的危害
1、影响身体健康
孩子抽动症状频发会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肢体大幅抽动会导致碰撞磕伤,有的孩子还会伴有头疼,小便不禁,自残等行为。
2、学习困难
由于频繁地抽动,身体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老师和同学的不理解、嘲笑,甚至会让孩子厌学,逃学,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社交障碍
如果抽动症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长此以往,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不愿与人接触,行为不成熟,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4、心理扭曲
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孩子怪异的抽动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嘲笑奚落,导致孩子自卑,脾气暴躁,有报复攻击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大约四分之一的抽动症患儿有猥亵行为,部分患儿在成年后甚至发展为
精神分裂。
是什么引起了抽动?
严格来说,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医学上尚未明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和脑部病变、大脑基底神经节
发育和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大脑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多巴胺活动过度,从而引起抽动。
普遍认为,抽动症是
遗传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孩子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孩子得了抽动症怎么办?
1、抽动症用药需谨慎
目前常用来治疗抽动症的硫必利和氟哌啶醇等精神类
药物,对孩子的副作用较大,且效果有限,建议症状严重的患儿使用,且要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剂量。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
临床上发现,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抽动症的主要诱因:大多数抽动症孩子的父母脾气暴躁,家教过严,或存在偏离常态的干涉管制教育。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的状态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可以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避免孩子过度劳累等。
4、予以鼓励,不要给孩子压力
孩子抽动时,不要批评责罚,要耐心教育,帮助孩子克制抽动行为。当孩子有微小进步时,及时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信心。不要经常强调孩子有病,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5、及时介入治疗,合理干预
抽动症越早发现,越早开始干预治疗,对孩子的影响越小,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加重孩子病情,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