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遭同学排挤后罹患精神疾病,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

遭同学排挤后罹患精神疾病,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

2017-06-24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欺凌易导致受欺凌学生形成消极人格特征。因为害怕遭到欺凌者的报复,受欺凌者往往不愿对别人说自己遭受欺凌的事情,而是采取自我压抑的方式独自默默承受痛苦的煎熬,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向、孤僻、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

  校园欺凌会对受欺凌者的心理产生哪些影响?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生间发生的一种力量不均衡的特殊攻击性行为。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高级临床心理师郁辉辉认为,攻击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理性行为,欺凌者“倾向于使用沉着冷静的先发制人的暴力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必然会给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1、首先,欺凌易导致受欺凌学生形成消极人格特征。因为害怕遭到欺凌者的报复,受欺凌者往往不愿对别人说自己遭受欺凌的事情,而是采取自我压抑的方式独自默默承受痛苦的煎熬,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向、孤僻、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因为害怕遭受反复欺凌,受欺凌者一般采用消极退缩的应对方式,因而常常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之中,易形成胆怯、畏缩心理,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

  2、其次,欺凌易导致受欺凌学生学业适应困难。遭受欺凌的中小学生会对曾经受到伤害的地点和场所产生恐惧、不安等情绪,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为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受欺凌者往往远离学校的某些场所,对学校逐渐失去兴趣,甚至离开学校。欺凌行为还易导致受欺凌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致使学习困难。

  3、最后,欺凌易导致受欺凌学生出现社会化障碍。欺凌者往往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进行肢体或者言语攻击,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受欺凌者在学校里受到排挤,人际交往存在障碍,造成人际疏远。受欺凌者往往又倾向于内部归因,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导致其对自己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直接影响其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校园欺凌是一种故意伤害行为,具有未受激惹性和重复发生性,有其产生的内部心理根源。欺凌现象的发生虽然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一定的关系,但问题主要还是来自中小学生自身,毕竟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因此,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干预还须从其产生的内部根源着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的干预。

  【结语】

  校园应该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沃土,是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伊甸园,而不该是笼罩着暴力黑云的恐怖世界。杜绝校园欺凌、“净化”校园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参与。让我们携手努力,还孩子们一个阳光幸福的成长乐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