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天大的事儿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天大的事儿

2017-06-18 来源:魏县河里精神病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小的时候是很脆弱的,在高度受压的环境里,甚至心脏都会受影响。而等到高中大学甚至成人以后,抑郁症、强迫症这样的后续心理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90年代,问题在“外部”

  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比较常见的,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一个读初中的女生,经常在学校里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班主任觉得有问题就过来咨询。

  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孩从小没有母亲。爸爸后来又给她找了一个后母,后母生了儿子后,女孩的生存环境就更艰苦了。

  他们家住房本来就非常挤,有了弟弟后,女孩子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了,做作业只能搬个凳子在门口做,房间里的小弟弟又经常吵闹不休。

  所以,这个女孩的愤怒是有原因的。让她愤怒的就是这个环境。没有亲生母亲,也没有让她安心的环境。

  找到症结之后,就对他们全家进行治疗。

  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很尊重老师的,孩子的爸爸和后母也非常配合,对女孩多加重视,做功课的话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做。

  后来女孩子长大后做了一名护士,能够自食其力,家人和老师都相当满意。

  90年代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2000年后,问题在“内心”

  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

  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而另一方面,现在孩子少了,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

  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问题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抑郁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看手机。

  还有抑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

  焦虑不堪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焦虑。

  以前来咨询的孩子年龄最小也就是幼儿园大班,而现在连婴儿都来了。

  家长看到2岁的婴儿打人,就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也来咨询。这说明家长是有多焦虑呀。

  独生子女,独特的一代

  现今孩子的心理特点,绕不开“独生子女”问题。

  在这样的家庭里,基本上是“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集全家的财力和情感于一身”:

  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智商高。

  他们不缺爱也不缺物质,所以善良、富有同情心。

  他们从小受到尊重,所以讲求平等和话语权。

  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提高了国民素质。

  然而独生子女,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

  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四岁的孩子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他就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但等到他十几岁了他就会发现,他报不了这个恩。

  这些大人并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50后这批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我们就像是一根草,哪怕被人踩在脚下,脚拿开了之后还能继续生长。

  但是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尊重,他的要求不一样。他们情愿不活,也不能委屈自己的尊严。

  有些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把孩子送到严格军事化管理的戒瘾学校。结果孩子出来之后,从此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的有之,割脉自杀的有之,得精神病的也有之。

  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冤枉,以前70后都是这样管理的,也都没出什么问题,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

  他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怎样的学校?

  好学校标准之一——提供社交环境

  以前的孩子兄弟姐妹多,生活环境也比较自由,随时可以到大院子里找到小伙伴疯玩。

  通过这种没有大人监管的群体性游戏,孩子可以遗忘压力、发展人格,也教会了他们遵守规则,是孩子进入社会的预演。

  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变了,也不容易找到同伴。

  那么,幼儿园和小学作为孩子聚集的地方,应该提供孩子们自由交往的环境。

  我经常跟幼儿园园长做讲座时说,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不教育”,只要保证孩子安全就可以了。

  让孩子们自己交往自己玩,不要去教什么拼音、十以内加减法。

  知识哪里不能学?

  如果一个人在11岁以前没有好好疯过、玩过,长大就会很作,等老了临死了还会很作。儿童时代要让他有快乐的记忆。

  好学校标准之二——不是竞争比赛的场所

  让孩子从小就参与高度竞争,是对人性的摧残。

  我最反感的就是老师灌输“第一名”的观念。第一名什么都是好的,老师对他们总是笑眯眯的,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

  这会让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构建起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学校是去跟人家比赛的地方。去学校是为了证明自己优秀,把学校当成一个“竞争场所”。

  孩子小的时候是很脆弱的,在高度受压的环境里,甚至心脏都会受影响。而等到高中大学甚至成人以后,抑郁症、强迫症这样的后续心理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有些从小学习优秀的学霸,不能承受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压力,一有点不顺,就可能出现病态、跳楼、猝死等情况。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好。可一旦有一个触发的因素,他就没有能量来抵抗。

  从小的高度竞争,让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在儿童时代就全部消耗完了。

  好学校标准之三——评价以过程为导向

  学校里不该给孩子做太多确定性的评价。

  现在很多孩子做事,所有的动力源,都是为了取得他人的评价。如果得不到欣赏性的评价,他就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逃避困难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的评价太多造成的。

  因为这种评价不是以“过程”为导向,是以“目的”为导向。

  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很多孩子惧怕重大的考试或比赛的情况。平时学得挺好,一到重大考试就不行。

  好学校标准之四——老师要会跟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不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老师讲话方式、教育方法的问题。

  比如,有个同学漏做十道数学题。

  老师可以这样说:“数学是需要严谨的思维的喔,今天你把这十道数学题漏掉了没做,你明天做的时候要严谨一些噢,老师觉得你明天肯定不会漏了,对吧?来,我们拉个勾。”

  也可以这样说:“你怎么回事啊,你在数学上从来不用心!”小

  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敞开的,用前者的方式对于后续的教育就很有利,用后者就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排斥。

  若老师觉察力低,跟孩子沟通技巧差,跟家长沟通能力差,那么,没事情也会处理出事情来。

  两个七八岁孩子打架。七岁八岁狗都嫌,打架根本都不算个事。打架以后呢,一个孩子眼泪鼻涕地去告状。

  老师一看马上就很火:“你们两个!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下课别在走廊里搞来搞去,看看又打起来了!好了好了你别说了,讲也讲不清,你也别说了,都不是好东西,就知道打架,看看你语文考了几分,你数学又考成这个样子,下次再打,就站到教室后面去!”

  这样处理完后,接下去麻烦就来了,这两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就无心听课,不停地动来动去,后续来上课的老师都要骂他们。

  然后放学回去了。一个小孩回家跟妈妈讲,他觉得自己一点也没错,老师不公平。

  孩子的妈妈,全职太太,第二天早上就来找老师问:“这个事情我的孩子很委屈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你没问清楚吧?”

  小学老师觉得烦死了,先把她打发走:“王小明妈妈,你先回去,一会儿我再问一下啊。”然后把另一个小孩叫来骂一顿。

  接下来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也来了“老师你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王小明妈妈来了,你就要骂我儿子啊?”

  小学老师心里想的是:“这都什么事啊,我一个月才拿多少钱啊?要受这个罪?”

  接下来她就会这么说:“啊,对不起,我要上课去了,如果不行的话你可以找教导主任,也可以去找校长。”那个妈妈一听这种态度,就去找教导主任了。

  教导主任想这么小的事情,把家长哄一哄就好了嘛。

  中午吃饭时,教导主任在食堂遇到这个老师“王老师啊,今天早上你们班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啦!”

  这个老师就发飙了:“你们领导是要我们管、还是不要我们管?管管么又是我不对,那我干脆就不管了!”

  ……

  其实这种事情,三分钟就可以解决:

  “哎呦!眼泪鼻涕一塌糊涂,来,老师给你们擦擦。你们俩都是我宝贝,我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俩打架,我晚上觉都睡不着。我晚上睡不着觉,明天谁来上课?全班同学都要怪你们啦!小朋友之间打架可不好,你们俩和好了我才能晚上睡得着觉。这样好吧,你和他握握手就代表和好了。好啦,来握个手。对呀,现在开心了吧。你们再拥抱一下,我用手机给你们拍下来,看,小哥俩多好呀!现在老师安心啦,你们俩高高兴兴地回去上课吧,让同学们看看你们俩已经和好了,去吧。”回到家里妈妈问起打架的事情,小朋友就会说:“没啥事,我们已经和好了”。

  所以,老师的沟通方法很重要。

  不同年龄的教养秘诀

  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

  0到3岁,每时每刻关注他。

  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一生都会有缺憾。

  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如果妈妈是上班族,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高跟皮鞋就不要穿了,应酬也别出去了,妈妈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

  因为孩子0到3岁的时候,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他也不会嫌多。

  3到6岁,诚心诚意陪伴他。

  做到诚心诚意很重要。

  这个时候爸爸很关键,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

  因为3到6岁时,孩子的探索欲望开始形成,如果有父亲这个老山羊在,孩子就不会怕了,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加强。

  反之,他就会胆怯懦弱退缩,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受到抑制。

  6到12岁,真真切切喜欢他。

  6到12岁的儿童期,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的喜欢他。

  因为儿童进了学校以后,老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评价,经常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一些负面的打击,或者觉得不如别人。

  这时候就需要从家长眼里看到,你们不会讨厌他,不会不爱他,给他一个可靠的保证。

  但是儿童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招人烦,讲话颠三倒四,脾气也大,家长经常会不耐烦。

  可无论如何,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犯了错误后,要能站在他的情绪里理解他。

  12岁以后,实实在在相信他。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

  如果你不相信他,那么他的行为会是很糟糕的,他永远也长不大。你只能相信他。一开始从相信他10%,再到25%,再到相信50%,最后完全相信他,那样才能像个人。

  一次次的相信,到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

  如果做到这几句话,就是真正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教养问题答疑

  关于兴趣

  Q:关于孩子的兴趣班,比如学轮滑,一开始很感兴趣,学了几次就不想去了,还有坚持了快两年的跳舞,现在死活也不肯去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孩子会不会养成什么事情都轻易放弃的习惯?

  A:家长们就是瞎担心,谈不上什么养成不坚持的习惯。

  实际上是,孩子根本没发现他的兴趣。

  孩子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的,要到高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一直跟高中老师说:高中教育成功与否,就是看这三年孩子是否发现了自己想要专注的领域。如果找到了,那这高中教育就成功了。

  只要他知道这一生可以投入在哪个领域,他高考都不会焦虑的。比如说他要做医生,那么有医学院的大学很多,就算没考上一流的大学,他可以进二流的大学。

  因为是自己要学,跟被动去学的人不一样,他在大学里一定会学得很好,那就可以继续考到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的。

  关于抗挫折

  Q: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A:抗挫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一直要教育他要帮助别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互相帮助,谁谁谁哭了,你要安慰他。谁没带伞,你就去帮他撑伞。

  帮助别人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大,他就会懂得考虑别人的需求,也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自我的力量强大了,就能更好地面对挫折。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