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自闭症孩子常见言语问题得这样解决!

自闭症孩子常见言语问题得这样解决!

2017-06-15 来源:星儿家长有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自闭症孩子无法发音。这些自闭症孩子有的可以模仿口型,但是他们的声带几乎不动。他们的上唇和脸颊部位的肌肉看上去显得僵硬,张口幅度小。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往往是由于孩子不会说话所引起的,当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段时,还不能说话,家长就会着急了,带上孩子去医院,看专家,当得知是自闭症后,立马展开康复训练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着急的就是孩子的语言问题了,当孩子会发音之后,作为言语治疗师看到的是孩子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这时候会发现,孩子开始出现一些语言上的行为问题,例如:说话会出现颠三倒四,驴头不对马嘴,常碰出一些对当下环境没有意义的单词,早期会出现仿说,鹦鹉学舌,人称代词分不清楚,“你我他”一顿乱用。

  自闭症孩子这些不同的言语问题,是不能用相同的训练方法的!我们通过不同阶段的言语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有些自闭症孩子无法发音。这些自闭症孩子有的可以模仿口型,但是他们的声带几乎不动。他们的上唇和脸颊部位的肌肉看上去显得僵硬,张口幅度小。

  有些自闭症儿童能发一些单音,或者说几个简单的句子,但他们的声音很小。有趣的是这些自闭症儿童尽管说话声音很小,但是他们尖叫时,声音却尖锐高亢,所以有些家长往往不认为孩子音量小。但是仔细观察尖叫的孩子,会发现他们似乎动用了全身的肌肉力量叫喊,因此给家长造成假象。

  孩子说话“假声”或“洋腔洋调”

  对于能说话的自闭症儿童,最经常发现的发音现象还有:说话声调高,即“假声”或“洋腔洋调”现象;说整句话时,说前几个字时声音大,越到后面声音越小;说话的时候似乎捏着鼻子,一字一字地从嗓子吐声;声音黯哑,等等。

  上述现象,均与自闭症儿童言语呼吸不正常,以及构音器官功能不足有关。在此,作者要强调并非改善了这两方面功能就可以完全解决自闭症儿童的发音障碍,因为言语行为涉及到更多更复杂的生理、心理问题。但如果从上述两方面着手,确实能够为自闭症儿童发展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利用食物、玩具等作为诱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对儿童说:“来,跟我说‘a’!”但这样练习的效果往往不佳。究其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自闭症儿童不出声或发音不当,与他们的言语呼吸功能不佳、肺活量小,导致吸纳的气息无法支持声带的有效震动有关。此外,自闭症儿童的上下颌连接韧带过紧,舌、唇、上下腭等肌肉或者过于松弛,或者过于紧张,无法对声带发出的声音进行加工;他们还经常用口呼吸,这容易造成发音嘶哑。

  言语呼吸和一般呼吸区分很大,最大的区分是言语呼吸时吸气深,吸入的气足够多,而呼气平缓且慢,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震动声带,声音不会忽高忽低。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肋骨和横隔膜运动有力。如果观察自闭症儿童的呼吸状况,可以发现他们胸腔起伏很小,这也说明他们呼吸器官功能不够强大。为使自闭症儿童能够掌握言语呼吸技能,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他们增强呼吸肌力量,并有效地控制呼气和吸气。

  说话“颠三倒四”或偏离主题怎么办?

  对于语言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自闭症儿童,发现他们在叙述时,经常出现“颠三倒四”或偏离主题的情况。

  比如某个孩子说:“我早上和妈妈去XX公园,这个公园建立于XXXX年,占地面积XXXX万平方米,种植了XXXX种植物。我和妈妈去玩风筝,风筝飞了,妈妈让我放风筝。我去吃饭。”如果是普通儿童说这段话,则是“我早上和妈妈去XX公园玩风筝,到了公园,妈妈让我放风筝,它飞得很高。放完风筝后我们一起去吃饭。”

  剖析自闭症儿童的叙述内容,可以发现他对于事件发生的顺序记忆混乱,对事件主题把握有偏离(出现了公园建立年代等无关描述)。此外,自闭症儿童在描述事物,或概述活动主题和场景时,还经常出现关注细节忘整体的情况,比如看到同学玩游戏的图片,问他:图片里大家在做什么?他则回答说“有一个白色兔子”。

  实际上,自闭症儿童语言逻辑问题,与他对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因果关系、对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的观察、活动主题的理解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时,需要利用图片、实物等各种辅助工具,对他的认知模式、理解事件的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在儿童叙说某个活动时,可以将他参与的活动过程拍摄成图片,先引导他正确按时间顺序排列图片,再引导他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在概括场景时,可以直接告诉他画面中呈现的主题是什么内容,而后,再给他呈现类似的画面,让他进行练习和巩固。需要提醒的是,图片在帮助儿童发展认知,发展恰当的语言叙述能力方面有很大助益。教学中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场景,准备各种相关的语言训练材料。

  说话总是“重复某个单句”

  有的自闭症孩子经常重复某个单句,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单句有其特殊功能。

  比如一个孩子经常说:“姥爷走了。”经过分析,发现一旦这个自闭症儿童想离开某个令他烦躁的场合,他就说“姥爷走了”。

  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到起因是姥爷某天到他的房间陪他玩耍,由于他不听话,姥爷生气地说“姥爷走了!”并迅速离开了房间。这个场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自此,每当自闭症儿童自己想离开时,就说这个句子。

  还有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谈时,经常问:“你早上吃什么面包?”通过多次对话,发现自闭症儿童能从这样的问答中得到很多乐趣,似乎能获得“谈话掌控方”的满足感。还有其他各种单句重复现象,这些单句似乎与谈话场合、内容不相称,但这些语言现象,有的实际上是儿童自己意愿的表达,有的是儿童为发起或维持谈话所做的努力。因此,在训练时,最好不要命令儿童“不许再这样说!或者说“不对,应当这样说”等等,而应先分析句子的功用,了解:儿童说这些句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个案训练中,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提醒家长在儿童说完以后,对他说:“我知道了,是童童想走了”,或说“你想走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儿童希望发起或维持谈话,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的情况,应当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让家长采取不同措施。有些家长需要每次都认真地回答,因为他们的孩子得不到回答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但家长可以在答话中,变换回答的内容,比如这次或这段时间回答“我早上吃黄油面包”,下次或下段时间则回答“我早上没有吃面包,我吃的是稀饭和包子”。变换内容有助于扩充儿童的词汇,并巩固相应的语法。有些家长则可以忽略孩子问话或发起另外一个话题。要注意的是,不能每次都忽略或改变话题,因为儿童要获得的是自己主导谈话的体验;但是在某些时候适当地忽略或改变话题,能让儿童体验“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此外,儿童重复的单句内容是会变化的,他们可能在这几月重复说这个句子,而后又更换成另外一个句子。

  “鹦鹉学舌”

  还有一个重复现象表现是“鹦鹉学舌”,即儿童对他人问话不回答,反而重复其他人的问话。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辅助儿童恰当地回答,但是注意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变换问答的场景和内容。

  而对于儿童重复背诵大段的广告词或对话等现象,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大段重复,让自己获得“存在感”,因此建议家长或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说,不过多加以干涉。

  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经典表现之一。即使是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也经常错误地理解或使用人称代词。在近年接触几十个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会出现反转使用“你”和“我”,但总体而言,对“你”的理解,比对“我”和“他”的理解更为准确,此外他们常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对于姓名与人的关系理解比对人称代词和人的关系理解显得更深刻。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单纯从语言治疗的角度,难以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辅以其他方面的训练。通过语言训练,可以让自闭症儿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更有效地与其他人互动。

  根据自闭症孩子对人称代词的理解和使用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建议第一步先采用姓名指代个体的方式,比如妈妈说:“请童童把积木给妈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当儿童对姓名和人的关系有固定印象后,可以加上“请童童你把积木给妈妈我”,“爸爸他昨天带童童你去公园了”。最后,可以逐渐过渡到直接用人称代词来指称个体。此外,在训练时,还可以辅以手势,比如在谈论爸爸时,当提到“他”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指向爸爸。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也按上述要求辅导孩子进行回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