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训练
1.训练眼光对视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缺乏眼光对视,叫其名字好似没听见,无任何反应。我们可以将小孩子放在大人腿上,大人坐在椅子上,使孩子和大人面对面,然后大人可以在自己的面部戴上不同的面具,以引起孩子的注视,开始可以是瞬间的注视,只要孩子去注视你,就给予食物的强化,这样不断刺激,以使孩子注视你的时间从开始的几秒钟渐渐延长至几分钟,增强孩子与你眼光对视的时间,以给接下来的对视交往训练打下基础。
2.铃儿响叮当
可以准备几个彩色的氢气球,在每个气球的下面拴上小铃铛,把其中一个氢气球用彩色丝线系着,拴在孩子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妈妈轻轻碰一下气球,气球就会左右摆动,引起小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彩色气球的视觉刺激和铃铛的听觉刺激都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宝宝就会注视气球,并且高兴得手舞足蹈,宝宝的手和脚动一动气球就会随之飘动,引起铃铛叮叮当当地响,清脆悦耳的声音加上彩色飘动的气球,会使宝宝感到新鲜和愉快,不断发出高兴得笑声叫声。
3.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训练孩子对声音的分辩能力。首先练习让孩子能分辩出妈妈的声音,当你叫孩子的名字时,要让他有所反应,开始一定是近距离的,而且一定要让孩子能够看到你。如面对面坐着或者面对面站着,叫孩子名字让他回答“哎”,但若他不回答也要让他看你的面部,只要孩子答应了,或看你了,就给他鼓励(给他食物或者亲吻他)。对于不回答的或根本不看的孩子要用两手托起孩子的面颊两侧即能看到你,这样多次重复,每次时间可为几秒钟,渐渐加长至几分钟,并在身体的辅助下,随着多次训练不断强化,可以将距离拉远,如隔一房间或在室外等等,若10次中孩子有8次是有反应的,便渐渐减少强化物的出现,但要在次日或隔2-3天还要再反复练习,直到每次叫他均能看你,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反复的训练已基本达到目的。
4.呼吸训练
首先要训练呼吸器官,在此基础上使孩子能够更好的使用呼吸器官来控制说话时的气息。如我们教孩子吹蜡烛。如点燃一支小红蜡烛,放在孩子面前,开始让孩子去模仿大人吹的动作,将蜡烛适当离孩子近一点,大约20公分左右,当他在使劲吹气时,可能会夹杂一些声带的杂音,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做出夸大的动作,让孩子去模仿,可以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并且使声带振动,发出啊(a)……扑(p)的声音,再将难度加大,距离拉远。训练中,不断辅以强化物及语言提示。既训练了呼吸又可以过渡到简单的发音。(还可以让孩子吹口琴,吹哨子,吹纸片,吹气球和吹热水等等)
5.发音训练
孩子从不开口不发音到开口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单音,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如给孩子创造一些情景,在游戏中刺激孩子大声地笑或跟孩子玩挠痒痒,逗孩子发出笑声。也可以故意让孩子不高兴或大声地哭,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的胸肌,膈肌及腹肌的运动,有意识地使他呼吸加快,刺激声带振动并让其咳嗽,清喉咙,还可以在大人讲话时,有意识让孩子去摸我们的声带部位,让他去感受我们在发音时的声带振动,并作出一些夸张的动作,大声发音使他能清楚地触摸感受发音时的振动。
二.感统训练
1.会走小斜坡
目的:锻炼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游戏方法: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退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的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
下斜坡。
难度设置:
A.走上斜坡
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
C.搀扶下下斜坡
D.独自下斜坡
2.擦背游戏
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游戏方法: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擦孩子的后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以打圈式的擦。
3.钻过呼啦圈
准备:大号呼啦圈
目的:锻炼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游戏方法:给孩子一个大号呼啦圈,示范的给他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面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直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一只脚。
难度设置:
A.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
B.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着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
C.要求孩子双脚跨入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与:
1.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
2.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