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如何与打闹区别?

如何与打闹区别?

2017-04-26 来源: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校园霸凌”事件会对孩子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对这类事件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生了事情,处理之前要先搞清情况,如果是霸凌,那就坚决干预,而打闹,就让孩子自己探索吧。

  “校园霸凌”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霸凌”,就是霸道的霸,凌辱的凌,来源于英语中的bully一词。但是事实上,大家对于“校园霸凌”的标准却一直很困惑,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霸凌和打闹的区别。在学生当中,到底什么行为才算是霸凌?孩子受到霸凌之后会有哪些表现?知识新闻工作室参考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最近的文章,还有台湾儿童福利联盟发布的报告等,总结了以上问题的答案,给你说说。

  首先,“校园霸凌”事件中外都有,而且发生频率不低。有报告称,在美国有高达10%-20%的人在读书期间受到过“校园霸凌”。那到底什么是校园霸凌?挪威心理学家丹·奥维斯给“校园霸凌”下的定义是:一名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这些“负面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和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一样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针对什么是“校园霸凌”,彭凯平教授在文章中提供了四个标准:

  第一,有没有恃强欺弱?如果在体力、智力、权力、人数或性别上存在不平等,而且是强势的一方做出的行为,才可以成为“校园霸凌”,势均力敌的那叫打架斗殴、违纪违规。第二,有没有伤害意图?“校园霸凌”得是一方企图给对方造成痛苦,并且从中得到满足或快乐,如果是意外伤害或者是无心为之,就不是“霸凌”。第三,有没有重复伤害?“校园霸凌”事件不是偶发的,而是经常性、重复性的,起码出现了至少2次以上。第四,有没有挑衅在先?如果行为的发生是正当防卫、自我保护,那就算不上“霸凌”,只有那些无理由的被攻击才有可能构成“校园霸凌”。

  但是在实际的判断上,有的家长或者学校老师会认为孩子之间只是打闹而已,没有那么严重。但彭凯平教授说,校园霸凌行为蔓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家长不能正确及时地分辨出打闹和“霸凌”的差别。该如何区分“霸凌”和打闹呢?台湾儿童福利联盟的报告提供了7条判断依据,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霸凌”和打闹:

  第一,面部表情。孩子打闹时脸部表情是自然愉悦的,而霸凌时表情则是狰狞痛苦的;第二,参与意愿。打闹时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与,而霸凌则是被迫或者因为被挑衅而参加的;第三,用力程度。打闹时孩子会控制自己的力道,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霸凌的时候会非常激动、失去理智,尽全力攻击他人;第四,角色是否转换。打闹时孩子们的角色会轮流转换,而霸凌时双方通常是固定角色;第五,是否群聚。打闹结束后孩子还是会一起玩,但是霸凌结束后大家则是一哄而散;第六和第七条分别是前面彭凯平教授说的,是不是蓄意伤害,还有是不是重复发生。参考这7条,“霸凌”和打闹就很容易分辨出来了。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校园霸凌。台湾有本书叫《无霸凌校园——给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手册》,书里说,如果孩子出现了这几个症状,那就要注意了:看起来很焦虑,很沮丧,但是又拒绝说发生了什么;身上经常有不明的伤口或淤青;衣服常常被莫名其妙的毁损;学习成绩下降,找借口不去上学;经常要求额外的零花钱;经常头疼、失眠、做恶梦等等。

  我们知道,“校园霸凌”事件会对孩子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对这类事件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生了事情,处理之前要先搞清情况,如果是霸凌,那就坚决干预,而打闹,就让孩子自己探索吧。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