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0~6岁宝宝“心理成长”关键词

0~6岁宝宝“心理成长”关键词

2017-04-11 来源:彩虹梦想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面对宝宝的第一反抗期,爸妈要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要急于干预,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适时引导。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还是坚持自己干,不让家长帮助。

  关键词1:依恋的建立

  出生4~6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认生”现象是依恋萌芽的标志。所谓依恋就是在孩子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依恋一旦建立。婴儿就时常表现出情绪欢快、活跃,喜欢操作物体,探索世界,尝试接近新事物。良好安全依恋的建立有助于婴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培养婴幼儿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为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

  首先,母亲要给予婴儿积极的反应。比如,根据婴儿的哭声判断孩子的需要;根据婴儿的面部表情判断孩子的情绪状态等。

  其次,母亲要给婴儿独立的机会。在与婴儿的交往中,母亲可以通过微笑、语言、目光、手势等给孩子以支持,让孩子能够在母亲不在场的情况下独自玩耍,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母亲要了解关注自己的孩子。心理学家(谢弗和埃默森)的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与成人的身体接触。那些不喜欢抱的婴儿是通过寻求与母亲的目光接触,使自己得到安心。不喜欢抱的婴儿和喜欢抱的婴儿一样都能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母亲在与这样的孩子交往中,目光是交流的无声语言。

  关键词2:动作的成熟

  1岁以内,是孩子身体动作发展成熟的时期,家长不要被动地等待其发展,而是应通过必要的训练促进其发展,特别是婴儿的爬行训练。在大人看起来简单的爬行,对孩子来说却是精密动作,不仅要昂头、挺胸、抬腰,还要动作协调、肢体平衡,既锻炼全身肌肉,也促进大脑的协调发展。在爬行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孩子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婴儿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通过爬行,孩子由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在家庭中,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可以练习爬行、蹦床、滑梯、平衡木、抛接球、拍球、跳绳等,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还要进行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训练,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3: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学习是先听后说。开始时,宝宝不懂语言作为符号背后的意义,是一种原始的模仿,只会机械地跟着大人学发音。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宝宝会逐渐把听到的语音和相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内部进行消化吸收。

  在这段时间内,父母首先要耐心等待,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还要“对牛弹琴”,即不断地给宝宝以语言的刺激。表面看孩子可能没有任何反应,但有一天他会突然开口说话。在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肢体语言,如:目光的交流,手势的辅助等。

  关键词4:第一反抗期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有着强烈的摆脱成人控制的意愿,对成人要求他们做的事,往往喜欢说“不”;而对自己要干的事常常会说:“我会,我自己来!”这意味着幼儿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面对宝宝的第一反抗期,爸妈要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要急于干预,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适时引导。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还是坚持自己干,不让家长帮助。这时家长不要强迫和压制孩子的独立意识,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

  关键词5:入学前能力准备

  5~6岁,幼儿进入大班以后,很多家长开始焦虑: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确实,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有本质的不同,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从依附向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从家庭成员的纵向密切关系开始向学校成员横向关系发展。

  为了尽快地、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入学前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以下能力:

  1独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同时还要培养学习上的自理能力,如:自己收拾整理书包,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学具等。

  3劳动意识和能力。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

  4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孩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有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学龄前幼儿是缺乏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扰与支配;不能进行系统的思维,也不会控制自己的行动。父母的任务就是促使幼儿在上学之前具备初步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这样,孩子上学后,在课堂上才能精力集中、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