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人格障碍的成因及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成因及诊断标准

2017-04-08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即个人先天素质及后天发育、习得,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精神活动模式,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如脾气的温和或急躁,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

  “人格障碍”指一个人在人格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

  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即个人先天素质及后天发育、习得,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精神活动模式,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如脾气的温和或急躁,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对人诚实或虚假,热情或冷漠,信任或多疑,自尊或自卑,勤奋或懒惰,保守或激进,务实或空谈,松弛或紧张,孤独或合群等。

  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角度看,人格障碍往往由以下因素综合形成,其中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1.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家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属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显示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见如下:

  (1)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继母的歧视;父母和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这为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

  (2)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虐待导致产生仇恨与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

  (3)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老师教育方法失当或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易造成精神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

  3.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诊断应注意其多为儿童后期和青春期出现,一直持续到成年才逐渐明显表现出行为模式和社会功能的持久和稳定(2年或2年以上)的适应不良,并在主观上感到痛苦。因而18岁之前一般不诊断为人格障碍。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