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孩子两岁七个月了,干预一个多月了,现在孩子眼神交流还可以,模仿动作基本都能完成,就是没有语言,会说的很少,爸爸,妈妈,弟弟,走,掉了,打开,再见,拜拜,会数1234,想吃什么会用手指,这些都是干预后出现的,现在就是主动语言还太少,开始的时候出门就跑,现在没有那么好动了,在家喜欢爬高钻桌子底的现象现在也没有了,现在孩子嘴里老是喜欢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也不完全是自言自语,有时会看着你说,高兴的时候说的比较多些,请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干预呢?特别是需要这方面。谢谢
答
以前很多专业人士对于孩子的自言自语或者不明语义的声响态度是抗拒并且要求干预的,而现在主流的思想是接受并且鼓励的。主要是因为过去6-8年之间有多个学术研究证明了孩子回声式言语实际上对于后续的语言发展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对于家长提到的孩子存在的这些情况,接受并给予鼓励,甚至可以积极倾听,与孩子产生互动,那么这些本来没有意义的言语在家长的帮助下被赋予了社交意义,也是对孩子后面的社会化程度有所帮助的。
对于主动性语言的激发,家长一定要多创造孩子能够沟通的需求、可以模仿的榜样,结合具体事件来进行。例如和小朋友们互动时,家长可以做出榜样模仿孩子的角色和其他小伙伴互动,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肢体+言语,之后再创造相似情景,引导孩子去表达,再给予积极强化。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能明白类似场景下,自己是可以/应该主动互动的。不过过程会比较漫长,如果有条件,可以和孩子的干预老师细聊,具体化希望孩子主动表达的东西,然后一起制定方案来尝试教学。
问
我手上有一个孩子,她有语言就是不肯主动说话,而且她有的话还说不清楚还囗齿不清晰,要什么就用叫来表达她的需求,非常的刻板,一对一上课时叠音模仿她一个叠音要重复几遍,有时都不知道停,老师叫她停她都不会停还是一直说,然后上厕所不会去厕所直接在厕所门口大小便,在自己家会去厕所上,换个场所就不去厕所大小便,特别喜欢咬指甲吃还有咬自己的手和别人的手,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办?
答
对于星孩的发音训练,往往是重复而枯燥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希望这位老师耐心的等待孩子最终量变突破为质变的那一刻。
至于厕所问题,有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场景识别障碍。这种情况,比如家中是马桶,那么学校厕所也是马桶,在家中的马桶上贴上孩子喜欢的贴纸或者喷上熟悉的香味,同样的贴纸和香味也出现在学校厕所,在孩子来上课前,先带孩子去认识学校的厕所和相应的马桶,每一次哪怕孩子直接在厕所门口大小便,都带孩子去认识这个厕所,慢慢孩子就能认得。
此外,咬指甲、咬手等需要确认孩子是否存在触觉迟钝的情况,如果是触觉迟钝,那么该配套的感统训练以及挤压体验都应该加入课程中,如果咬伤程度严重,必要时可以在孩子手上喷上辣椒水、綑胶带等阻止孩子的持续自伤。
谢谢这位老师战斗在一线,为我们这些特别的孩子服务。辛苦了!
问
孩子在学习方面从不主动,老师讲课她也不听,也不知道怎么听,但有时也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半天,不与小朋友接触,很难融入到同龄儿童当中,不知怎样去引导,希望老师能给些建议,谢谢!
答
根据家长的描述,孩子似乎并不属于自闭症范畴,仅是内向人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是喜欢独处,不愿意有社会性互动,有些比较极致的内向个体的确会出现这种自我集中的状况。由于没有直观的信息,并不确定孩子其他情景下的主动性社交行为的水平,假设孩子仅是很难与小朋友互动,那么家庭和学校都可以创建一些团体游戏的情景,在需要孩子之间互动时,孩子能有模仿的榜样,例如老师的演示、动画片的学习等,辅以老师或者家长的协助和引导,帮助孩子加入游戏中。这种情况建议采用结合游戏情景的方式会更加自然有效。
至于孩子学习不主动,很可能是因为她并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喜欢看书,那么购买与学校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书,那么孩子就能慢慢体会到在课堂上发言、炫耀自己所知的相关内容的乐趣,自然就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个人认为目前主要还是解决同伴问题为主,毕竟对于一些内向人格来说,在学校的孤独感也很可能导致厌学的情况。
希望这样的回答可以给家长一些想法。加油!
问
您好,我不知道儿子是不是自闭,他和我眼神交流很好,很亲近我,也上了半年的幼儿园,但是别的小朋友跳舞之类的游戏他不喜欢参加。也不在幼儿园里吃饭睡觉,他也很亲近爷爷奶奶,因为爷爷奶奶在家看着的多,但是去姥姥家次数少,他不亲近。快四岁了但是让他接电话他不说话,每次都是逼着他说才说几句。自闭的小孩子没有眼神交流吗?每次我和他说话,他眼神交流很正常。我现在很纠结,到底去不去医院给他诊断一下。他说话也挺晚的,大约快两岁才说。
答
首先,男孩子本来言语能力的发展落后女生0.8-1岁,所以孩子快两岁才说话也还在常模之中。
其次,孩子有正常的眼神交流,对家长和照料人有明确的亲近和依恋,也没有任何的刻板行为和社交缺陷,可以初步排除自闭症的可能性。
那么关于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展示自我的活动),不愿意通过电话说话(因为电话那端是看不到的陌生情况),不愿在幼儿园吃饭睡觉,个人推测孩子应该在上幼儿园前是处在相对不稳定的照料状况性吧?比如很少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比如爷爷奶奶比较溺爱,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孩子入园后对陌生环境和状态产生不信任感和不适应感。不愿意展示自我也是这种不安全感衍生的自然行为。设想一下,家长站在悬崖边上要掉下去了,还有心情想自己的发型保持的如何吗?因此家长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每天或者每周固定时间陪伴孩子,例如玩耍、睡觉、聊天等,多给孩子拥抱和亲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之后鼓励孩子加入社交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