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理问题
从大多数家长的心理来看,在确诊之初大部分家长都会有一些逃避心理,其中以孩子父亲逃避的倾向性为更多,母亲则相对偏少,隔代教养的环境下逃避行为更甚。所以,越早摆脱逃避心理越有利于干预的效果。不仅如此,大量的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在早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则更多集中在母亲身上,父亲则偏少。
对家长的建议:
1、尽量不要随意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咨询或者征求意见,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认知程度的不同,这些人的意见很难对孩子的情况有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往往会认为孩子大些自然就会好了,而这种认识对孩子来讲是及其不利的。
2、寻找有用的家长互助圈。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参加一些家长互助组织,或者通过网络寻找交流圈,但这些组织的交流内容中不乏一些抱怨与宣泄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具有较强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屏蔽能力,只选择对自己和孩子有用的信息,而忽视那些负能量,才能不断向前进。
3、放弃一些毫无逻辑的想法。有些家长总会觉得世界上有一种方法可以彻底的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只不过自己没有找到罢了。还一种想法就是,自己孩子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等什么时候“开窍”就好了。有这种想法只能说明家长还处在自我安慰的阶段,不能真正去面对现实。
为孤独症家庭提的几条建议
1.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自然界的感觉刺激非常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所谓感觉刺激就是五感的不同体验,例如不同的食物、环境、天气、经历、气味等等。
2.在幼年时期(1岁前),尽可能多的爬行。婴幼儿的新陈代谢速度非常的快,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累着。箱式爬(膝盖和手掌支撑的爬行,静止动作好像是一个箱子一样)是人类协调运动的基础运动,对于本体感的建立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3.和孩子交流时尽量蹲下来,保持视线的水平,更有利于抓住注意力的瞬间来交流。同时尽量保持只有一个声音来源,就是如果你在和孩子说话,那周围的家人就先沉默一会,因为自闭症或者发育迟缓的孩子的抗干扰能力非常的弱,他们很难从多个声音来源里选择出将要执行的信息。
4.尽量少的抱。抱的时间越久孩子建立的舒适圈就越强,更不利于社交的开展,抱的久的同时也阻碍了外界的感觉刺激。如果需要抱可以半蹲着抱一抱,保持孩子的身体有一部分接触到地面。
5.尽量少的吃流食。咀嚼是发音的基础,而发音是语言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口腔各器官的组合运作方式,只是一个简单一个难。
6.语言尽可能的简短准确,如:宝宝快到妈妈这里来。不如:来!(加招手的手势)。语言越简短准确,孩子听懂的概率,得到回应的概率越高。而回应的时刻就是打开交流窗口的时刻。当你百分百确定孩子能理解该难度的语言后再逐渐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