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恋童癖是什么

恋童癖是什么

2017-03-17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恋童癖的判定,还需要参考被侵犯孩子的年龄,以及与侵犯者的年龄差距(在美国为年龄差10岁以上)。因此,孩子们之间的性游戏,就更不是恋童癖了。

  恋童癖指的是是一种对儿童感兴趣的性取向,并不一定会真正付诸实施。成年人长期并且多次以儿童或性发育尚未成熟的少年为对象,靠猥亵甚至奸淫他们来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对成年异性则相对或完全缺乏性兴趣的病症,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

  对儿童下手不一定都是恋童癖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对孩子下手的人都是恋童癖。

  还有些人由于无法从正常途径满足性欲,便转而对懵懂的孩子下手,这与恋童癖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只是对成年异性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转而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已。

  真正的恋童癖,是缺乏对成年异性的兴趣的。

  另外,还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他们有可能因为对冲动的控制能力减弱,偶然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种情况不是恋童癖。

  只有长期和多次对少年儿童实施侵犯,才能被认为是恋童癖。

  此外,恋童癖的判定,还需要参考被侵犯孩子的年龄,以及与侵犯者的年龄差距(在美国为年龄差10岁以上)。因此,孩子们之间的性游戏,就更不是恋童癖了。

  恋童癖不等于男同性恋

  人们发现,恋童癖相关的案件中,男性案犯比例远远超过女性,而受害者中男孩女孩都有,于是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恋童癖可能与男同性恋颇有关系。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对恋童癖者来说,性别不是件重要的事,勾起他们兴趣的关键在于年龄。

  对儿童实施侵害的一定是老男人?

  人们对恋童者的想象,估计多半还停留在一个猥琐的中老年大叔,隔着铁栅栏,贪婪地望着校园里开心玩耍的孩子们的情景。

  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

  正如很多罪犯看起来是人畜无伤的老实人,不少对孩子下毒手的人也看起来和蔼可亲,更要命的是,他们和被害者往往还非常熟悉。

  根据1996年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在侵害儿童的案件中,侵犯者有70%以上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而1964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儿童的亲戚、家庭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

  恋童癖者都是无药可救的坏蛋?

  在医学上,恋童癖被认为是心理失调,是一种性倒错,患者会觉得孩子对他们有性吸引力。而恋童癖者往往也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穷凶极恶,相反,他们会表现出不成熟的个性特征,不善与人相处。

  另外,很多恋童癖者自己在孩童时期就遭受过性虐待。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恋童癖者都是精神上受过创伤的可怜人。实际上,有些恋童癖者还是相当成功的男性,不少还成家立业有了孩子。

  总之,恋童癖者的成因和背景常常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恋童癖者能被靠谱判断出来?

  如果能够甄别出恋童癖者,那么孩子们就安全了——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发表在《性虐待》杂志(SexualAbuse)上的一项研究,就曾试图通过三种方法来甄别恋童癖者。

  研究者们对130名侵犯儿童的犯人进行了性反应测试,通过测量他们看到儿童照片时阴茎的状态来判断他们性唤起的程度,结果只有55%的人达到恋童癖者的判定标准。而心理测试的结果是70%的犯人达到恋童癖标准。此外,研究者们还请专家对这些犯人做出评价,结果有77%的犯人被认为是恋童癖。

  不过,当统计结果的时候,研究者非常郁闷的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

  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方法可能揪出的是不同的人。而且,这三种方法也无法判断这些犯人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侵犯儿童。

  总之,很难通过对一个人进行测试或调查他的前科来确定他是否是恋童癖。

  恋童癖患者往往能够给儿童带来身心上的创痛,有可能会毒害孩子一生。为了保护孩子,家长必须要警惕和孩子过分亲昵的人,并且多和孩子交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