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护理照顾 > 老龄化进入“30时代” 养老社区产业化试水

老龄化进入“30时代” 养老社区产业化试水

2017-03-03 来源:中国养老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老”的城市。截至去年12月31日,60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年人口为435.95万人,比例达到30.2%。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时代”的城市,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2倍。

  人口深度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正在促使上海加大养老在公共政策中的权重。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医养结合”扶持政策的同时,上海还提出以产业化为取向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网。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老”的城市。截至去年12月31日,60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年人口为435.95万人,比例达到30.2%。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时代”的城市,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2倍。

  6月24日,上海市社科院发布《2016年上海社会发展报告和经济发展报告》称,严峻的人口问题是“十三五”时期上海提升社会发展质量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程度高、速度快、高龄化突出等特点。

  报告预测,到2045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64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45%。

  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吴乾渝在近日举行的CHINA-AID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峰论坛泰康松江分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的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的资本进入到医养结合的领域。

  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认为,医养结合并非是居家养老社区旁边建个医院就算医养结合了,而是需要老年科的医生、专业护理人才和社工等全方位地合作。

  “医养结合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人才教育体系,因为我国没有一个发达的全科医生训练系统,没有一个规范的老年科的医生的训练系统,相关人才非常短缺”,刘挺军说。

  居家养老社区化大势所趋

  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中国式养老”的主流。上海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发展框架,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如今,“9073”已变成了全国推广的养老模式。

  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老年空巢困难家庭不断增加,家庭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社区化就成为大势所趋。

  “独生子女能管好自己已经非常不错,根本不可能再顾及我们的存在。于是,我们孤独终老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说。

  黄钢认为,未来老龄化问题可能要比想象更加严重,居家养老的老人将可能面临病老无助的窘境。根据有关统计,80%的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疾病,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占有43%,三种疾病以上要占到21%,生活不能自理也要超过3%到4%。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在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对于医和养的需求侧重点不同。60岁到75岁的“乐老”阶段,特征是“以养代医”,老年人的开支主要不是用在吃药看病上。

  第二阶段是75到90岁,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器质上的疾病就凸显出来了,这期间叫作“以医代养”。他们对医疗的需求比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还要重要,如果没有医护服务,他们的生活可能就没法继续了,居家养老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认为,社区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养老既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集散与辐射的重要平台。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将机构养老中的专业康护体系、丰富医疗资源、金融保险保障等亮点有效地嫁接到居家养老,如何将医养融合落实到社区养老模式中,都需要创新的思路来实现。

  刘挺军表示,社区养老是介入居家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形式,主要体现为两种,一种是老人住在家里,由专业的养老机构提供上门的照料和护理服务,比如说送餐、康复训练、协助生活起居、精神慰藉等,还有一种就是泰康在做的,集中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大规模养老社区。这种社区不是一个楼盘,也不是一个医院,它能满足老人全方位的需求。

  在跨界参与养老行业的九年间,泰康也曾经办过社区内的老年会所,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服务,但实践后发现并不成功,一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二是难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六个月之后泰康关停了这个老年会所。

  走过这段“弯路”之后,泰康将大规模社区运营作为是社区养老产业化的切入点。

  刘挺军说,只有这种大规模的养老社区才可以把居家养老的优点和机构养老的专业性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集中居住的方式,帮助老年人回到集体生活中间去,让他们在吃住无忧,医疗有保障的前提下,仍以一种社会人的身份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解决人老之后最深层的孤独感。

  如今,泰康养老社区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杭州、成都、武汉完成布局,其中北京的燕园已经投入运营一年多,位于上海松江的申园即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业。这些养老社区都按照泰康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养老社区里邻建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全方位照护社区居民健康。

  医养结合的人才困境

  刘挺军坦言,“泰康之家”向全国复制的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才缺乏——即使招聘三甲医院的医生、三甲医院的护士来做养老的长期护理,很多作业的模式、理念、观念完全是不同,很多时候是冲突的。

  不管老人是住在家里,还是在日间照料中心,还是在像泰康这样的养老社区,背后都应该是机构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作为支撑。特别是在大城市,未来通过专业化社会服务进行养老一定是一个趋势。专业化养老服务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总是经验,哪怕是非药物治疗,非医疗的康复,日常的社工活动,所有这些手段的背后是一套循证医学作为基础的。

  刘挺军认为,养老产业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样去构建一个社会教育的支撑体系,能够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老年科医生和长期护理的人才,以便来支撑像泰康之家这样养老社区的发展。

  杨燕绥认为,一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必须一手准备好钱,一手准备好服务。在接近深度老龄社会时候,老龄护理专业应该占到劳动力市场的10%,富裕国家两个人服务一个人,我国可能是一个人服务两到三个人,按这样规模计算,我国劳动力市场应该有3000万来从事这个行业,实际上现在最多也不过两百万人,人才的缺口非常大。

  黄钢提供的另一组人才缺口数据显示,以失能、半失能老人4000万测算,按照1比4的护理人员的配置,应该有一千万的相关护理人员,但现有数量肯定不超过一百万。而这些人中,真正有专业背景专业素质经过一定训练的人,还不到10%。

  上海市做的一项统计发现,老龄护理人员存在三高三低的情况: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低、流动高;技能低、年龄大。从事养老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不到整个养老机构人员的1%,30岁以下的人也不到1%,养老护理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