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是种人格障碍

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是种人格障碍

2017-01-17 来源:守护心灵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般来说,边缘人格障碍的人在成年人群中的比例大约在1~3%左右,女性比男性为3:1。换言之,生活中,大约每33名成年女性就有1名边缘人格的人;大约每100名成年男性有1名边缘人格的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边缘性人格障碍个体,你不要和他较劲,他们的行为失当只是一种人格缺陷,并非有意。

  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我们先不谈,看了下面的问答就应该有所理解了。

  生活中,为什么总有些人“翻脸比翻书都快”?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从心理学角度,每个个体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遗传特质,以及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情境,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巨大差异都不足为奇。

  尽管个体是独特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在共同的社会情境中习得大体相似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这个过程也称为个体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经由社会化,人际之间才能有联系、沟通和互动的人格基础。换言之,个体的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从统计学角度,社会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其人格都位于平均值附近,但无论怎样,总会有一些人人格的发展会偏离或悖离人群的均值。

  大多数人的人格发展都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稳定、整合、与环境良好适应、与他人积极互动的完整人格框架,但总会有一些人的人格发展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偏离常态,或者无法稳定,或缺乏整合感,或与环境适应不良,或与他人难以积极互动,等等。当这些偏离常态的人格超过临界值(临床甄别标准)就构成种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

  无论是人格障碍,还是偏离常态的人格倾向,不同于其他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他们通常在工作、生活中都能相对正常地应付,只不过人格发展的缺陷损害了他们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某些重要功能。

  因此,在生活中难以避免遭遇,或面临一些人格障碍或有发展缺陷的人。这些人在大多数时候都与普通人无异,但在特异性的情境下,因其人格缺陷使之难以得体地处理人际冲突,使人感到“不可理喻”。

  例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或有明显边缘性人格倾向的人在生活中就很可能出现“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现象。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他们的情绪、行为以及自我的感受往往同时出现明显的对立。

  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拥有健康的部分,但容易因为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如与他人发生哪怕轻微的口角,就感到难以排遣的被伤害感,无法控制冲动,情绪难以平复,作出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破坏性行为。而且这样的行为会反复出现。边缘人格的人因为其人格介于健康、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边缘,所以称为边缘人格。

  正是因为边缘人格的人在精神和行为上陷入对立的两极,因此他们在待人处事上常常令人感到“翻脸比翻书都快”。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够正确地处理和应对他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能够折中地来处理人际问题。

  但边缘人格的人似乎缺乏这种能力,他们或者认同你而表现出理想主义、快乐、令人喜爱的一面;而一旦他们感觉到被“伤害”时,他们会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感受,久久难以平复。

  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悲痛而非难过;羞耻和丢脸而非轻微的难堪;难以遏制的愤怒而非烦恼;强烈的恐慌而非焦躁。他们不能自我调节负面情绪,也难以克制冲动,往往很夸张地伤害他人。

  边缘人格的人不仅如此,他们常常在社会情境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缺乏与环境适应良好的自我意识。

  大多数边缘人格的人都有令人沮丧的童年经历,或者来自于童年时与家人的分离、忽视;或者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冲动和忧郁特质。童年时孤独的家庭气氛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度寻求安全感,反映出过于黏人的特质,会讨好、恭维周围的人,以寻求他人的认同。

  同时,又极度地担忧会被抛弃,因而在情绪上又很不稳定。他们难以从他人的反馈中来学习与人相处的适宜模式;既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也难以理解他人,表现出思维的僵化和固执,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不当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一般来说,边缘人格障碍的人在成年人群中的比例大约在1~3%左右,女性比男性为3:1。换言之,生活中,大约每33名成年女性就有1名边缘人格的人;大约每100名成年男性有1名边缘人格的人。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翻脸比翻书都快”的边缘人格,首先你需要明白,他们的行为失当是一种人格缺陷,所以不要挂怀,也无须感到难过。一旦你了解到对方可能是边缘人格的人时,建议保持适当人际距离,不必交往过密;在日常接触中避免批评或指责他们。当然,你也不要试图去“帮助”他们。

  从临床矫治的角度来看,边缘人格是很棘手的一种心理疾患,通常除非相当严重,出现自伤、自残,或者严重损害生活功能才需要介入干预。如果他们并未出现极端的行为症状,你的“帮助”实际上是不会有效果的;如果他们能够从善如流,从他人对自己的言行中来反思自己,学习新经验,那他们就算不上边缘人格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