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饱食的习惯不仅伤害人体的胃肠道,而且还会伤害到大脑的健康。人究竟应该怎样吃,吃什么?距今两三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主张: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养生延年录》记载: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节食可以抗衰老,延寿命,而经常饱食会促使人早衰,并对人体产生伤害。
饱食会引起饭后综合征。即:人吃饱后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因为消化的需要,胃肠供血增加,会造成大脑缺血和缺氧。日本一项研究表明:长期饱食会导致脑的衰老。因胃肠道循环造成血容量增加,大脑供血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影响。饱食还会造成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诱发胆石症、糖尿病、胆囊炎等。
有关研究证明,饱食诱发人脑产生叫作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人饱食后在大脑中该物质的含量比饱食前增加数万倍。其数量增加与进食量成正比。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被证实是促使大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而脑动脉硬化又与老年期痴呆成正相关。学者还发现,约20%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在其青壮年时皆是饱食美食家。
民间有“饭饱八分”的说法,主张通过调节食量来推迟大脑衰老进程。有研究认为,人过中年后进食应像“羊吃草”一样,饿了吃点,每次吃不多,使胃肠始终处于不饥不饿不饱状态。我国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总结为,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