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一、临床分型
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受损,其程度轻重不一,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精神发育迟滞的分型度、重度和极重度,分型及所占比例见表。
二、临床表现
1、轻度(又称愚笨)
占精神发育迟滞的75%-80%,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在发育早期就可观察到这类孩子较正常儿童发育延迟,特别是语言发育迟缓,词汇不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不发达,计算力差,但仍有一定表达能力。这些孩子往往在幼儿园后期或进入小学后被发觉有学习困难才被确诊。这类孩子有一定社交能力,适应能力低于同龄儿童,因此不能应付外界的变化。通过辅导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成年后具有低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做简单具体的工作。
2、中度(又称愚鲁)
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2%,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这类孩子自幼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经过长期教育和训练,能学会简易的书写和个位数加、减法,不能适应在普通小学就读。成人后,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在监护下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3、重度(又称痴愚)
占精神发育迟滞的7%-8%,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3-6岁。这些孩子往往具有某些躯体畸形和脑部较重损害,多数出生不久就被发现精神及运动发育明显落后。成年后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动作笨拙,易冲动,情感幼稚,不会计数,不能学习,不会劳动,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社会行为能力,经过长期训练,长大后可在他人监护下从事最简单的劳动。
4、极重度(又称白痴)
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2%,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龄约在3岁以下。有明显的躯体畸形和严重的脑部损害,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对危险不会躲避,仅有原始性情绪,如用哭闹、尖叫来表示需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的运动功能也受阻或终身不能行走。这类孩子多数都会早年夭折。
部分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还可能伴随一些精神症状,如注意缺陷、情绪易激惹、冲动行为、刻板行为或强迫行为。有的孩子同时存在相应的先天性缺陷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躯体、颜面、五官、皮肤、指、趾甚至内脏异常,还可能有视、听觉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体征。
【诊断】
确诊精神发育迟滞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智商低于70。
2.社会适应能力比同龄的孩子低下。
3.起病于18岁发育成熟之前。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出生后从来没有达到过和同龄孩子相同的智能水平,就可以诊断他是一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如果孩子的智能和适应能力达到过正常水平,然后倒退,则往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应运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病因治疗
只有少数病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进行病因治疗,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上述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可防止或减轻对患儿智力的损害。
二、对症治疗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共患的各种精神障碍,如活动过度、注意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等,或伴有癫痫等躯体疾病的患儿,可用相应的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用多种促进和改善脑细胞功能的药物促进患者的智力发展,如:吡拉西坦、脑氨肽、氨酪酸及一些益智中药等。这些药物可提高脑内部分酶的活性,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的患儿,应加强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三、教育培训
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非医学措施显得更为重要。非医学措施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以及其他康复措施。无论何种类型、何种程度或何种年龄的患者均可施行。当然重点应是儿童,并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教育训练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方面。
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育训练目标。
教育训练是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
教育训练的目标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患儿,儿童阶段重点在于学会一定的读、写、计算,并学会生活自理、日常家务、乘车、购物、社会规则等;青少年期则重点在于职业培训,以使患儿学会一定的非技术性或半技术性职业技能,以达到成年后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目的。
◆对于中度患儿,重点应在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使患儿学会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并能在他人指导照顾下进行简单劳动。
◆对于重度、极重度患儿,虽然患儿难以接受教育训练,但仍应进行长期训练,以使患儿学会自行进食和简单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