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自杀行为 > 女子杀害儿女自杀 20%精神疾病因家庭矛盾诱发

女子杀害儿女自杀 20%精神疾病因家庭矛盾诱发

2016-02-2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调查发现,20%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诱因是家庭矛盾,性格内向、孤僻、偏执的人易发生精神问题,如果再遇到家庭矛盾等问题,可能性就会增大。能够诱发精神疾病的家庭矛盾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包括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以及教育孩子的问题等。

  回家不当领导。回家后要提醒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在外面无论做多大的官、挣多少钱、管多少人,一踏进家门,你的角色就非常单纯,要么是妻子,要么是丈夫。

  多讲情,少讲理。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性,这里是讲情的地方,而非讲权威的地方。不妨在家少逞强、多示弱,女性做回温柔撒娇的小女子,多给家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多摆一瓶花、多做一顿饭等;男性则要放慢语速,不要把妻子当成一无所知的人,和她一起商量商量家庭计划。

  独立空间是相爱的基石。要适当给对方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让他们有表达和行事的自由,这样才能平等沟通,校正婚姻天平的失衡。

  2.情感危机:一起回到老地方

  一项地方性调查显示,在患有情绪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女患者中,近7成人都是因为情感问题所致。现如今,情感危机中“小三”这个词汇相当刺眼,不但充当了摧毁婚姻的炸药,也击溃了不少妻子的心理堤坝。

  对于女性来说,最让她们受不了的是丈夫说“她太善良了,我不忍心和她断绝关系”、“她真的什么都不要,只要爱情,没你那么俗气”、“她能给我爱情,你只能给我唠叨”、“我爱你,也爱她”等等,让妻子受不了的态度是丈夫的冷暴力。而对男性来说,最让他们难过的是妻子说“你跟他比就不算个男人”、“他又有钱又温柔,你就是个穷鬼”、“我瞎了眼才跟了你”等。

  无论男女,情感危机带来的是一种“慢性应激”,它是一种缓慢释放的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应激事件就成为一座难以撼动的大山,牢牢地压在身上。对于这些慢性应激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有受害者一方错误的解决方式,其中,女性最爱把亲朋好友一起拉来共同威逼利诱丈夫回心转意。而男性则不会对外说妻子出轨的事,他可能会自我郁闷,或借助于酒精等宣泄情绪,这反而会加深矛盾。

  避免更大精神打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量变到质变的机会。你要和对方进行沟通,冷战只会让你的情况更糟糕,不妨把对方带到你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营造当时的气氛,好好谈谈。经过积极的方式仍不能使自己从中走出来,就要寻求专业治疗了,严重者还可能需要用药。不过,这种感情危机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就能挽回的,最终的决定还是要视情况而采取具体方式。

  3.婆媳矛盾:儿子要当“双面胶”

  静静说她不止一次地发现婆婆站在门口偷听他们夫妻说话。后来,静静落下个毛病——每次说话前都必定要开门看看门外是否有人。经医生诊断,静静患上了强迫症,同时伴有焦虑。

  剑桥纽纳姆学院心理学家特丽.阿皮特说,在她调查的受访者中,2/3的人抱怨说,婆媳关系让她们处在巨大的长期的精神压力之中。尤其是在中国家庭中,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西方强调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而中国家庭讲究延续性,更看重亲子关系,这就更容易让婆婆和媳妇形成激烈的竞争。婆婆会说“这是我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你算老几霸占着他”,而媳妇会说“最终还是我陪着他走完一生,你行吗”之类的恶语,这是婆媳之间交锋的焦点。一旦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而又没有好的解决之道,就可能患上抑郁、焦虑和强迫等。

  对于婆婆来说,首先不要拿自己和媳妇的亲生母亲比。其次与儿子儿媳的二人世界划清边界,凡事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最后回到老伴身边。对于儿媳妇来说,首先不要觉得丈夫和你不是一条心。其次当老公尽孝道时,想想自己是妈妈的女儿,而丈夫的另一个角色是婆婆的儿子。对儿子来说,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偏袒一方。处理婆媳关系的高手像双面胶,两边哄而不能两边传,要在婆婆面前多说媳妇非常尊重她,在媳妇面前说婆婆把她当成了亲闺女。

  4.亲子隔阂:父母跟着孩子“变”

  血浓于水,亲子之间结下仇怨似乎让人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结果,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亲子矛盾造成的。

  在婴儿期,最容易发生的亲子矛盾是对孩子情感需要的忽视。一位母亲说自己在孩子的吃喝上从不含糊,但是由于孩子不爱哭闹,她也就很少抱他。这位母亲发现,已经上学的孩子对别人的目光特别敏感,只要有人看他,他就生气,觉得对方有敌意。究其原因,就是这位母亲在孩子婴儿期时没有通过给予拥抱建立起良性的母婴关系,从而导致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另一个很敏感的时期是青春期,此时集中暴发的亲子矛盾是,家长还像训斥小孩一样对待将要成年的孩子。孩子最讨厌的是自己交朋友、报志愿,甚至穿什么衣服,家长都要管。长期的压制要么让孩子将暴力外化到别人身上;要么让孩子什么都怕。

  如何及时避免亲子仇怨呢?一个总的原则是,家长要跟着孩子的成长“变”:婴儿期多抱抱孩子,帮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幼儿期不要强行纠正孩子的行为;孩童期父母要一起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少年期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青春期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青年期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家庭积怨:不痛快就说出来

  弑亲、灭门,这两个词汇可能是近一段时间来引发人们最大关注的焦点,大兴灭门案的李磊、张武力,河北清河的陈谦都把亲人和亲戚锁定为行凶对象。面对如此家庭惨剧,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让他们忍心杀害自己的至亲?据目前警方通报,这些灭门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很相似的原因———家庭积怨。

  与上述几种家庭矛盾不同,家庭积怨是几个人之间的多边矛盾的累积,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它更复杂更难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积怨主要表现在言语、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亲人或亲戚在言语上的轻蔑、讽刺和嘲笑,如“你就是稀泥糊不上墙”、“你真没本事”等揭人短的话语;在态度上的漠视,例如生病住院没人管,最需要钱时大家都躲着走,遇到难事也没有人问一句或提供帮助;在行为上的粗暴,如强制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见了利益就上有了责任就躲等。尤其是当所有矛头都对准一个人时,他开始的状态是觉得不满和抱怨,但如果他不能找到宣泄的出口,而其性格又比较内向、狭隘,周围的亲人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当“怨”变“恨”时,就可能导致他偏执、抑郁,甚至富有攻击性。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