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一位母亲陪伴自闭症儿子走出孤独的经历

一位母亲陪伴自闭症儿子走出孤独的经历

2015-09-12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陈婕的帮助下,齐齐学会了自己上街购物、自己乘车、自己游泳,学会了在不同场合结交不同的朋友。齐齐不仅喜欢地理知识和旅游,还擅长运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闭症是一种陌生的疾病,然而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这种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的儿童发育受到阻碍,缺乏正常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记者为此专访了一些自闭症群体,探访自闭症患儿的生存状态,走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内心。

  春日的阳光懒懒地晒在陈婕的身上,她站在校门口,目送着一个背影走进校门,突然,这个背影转身做了一个鬼脸,叫了一声“妈妈,再见”。陈婕望着他,享受着这一刻的阳光,心里温暖而幸福。

  这一切似乎是那样平常,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十年前曾被医生告知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成问题的自闭症孩子。

  这个孩子名叫齐齐,是北海中学的一名随班就读学生,每一天,他都和普通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快乐地上学。作为齐齐的母亲,陈婕在最初的疑惑、震惊、失望和痛心过后,从苦难与折磨中站了起来,伸出双手,真正接纳了这个自闭症孩子。

  这种感受,就像一个健康的人拿到了癌症诊断书,我觉得孩子的一生就这样完了。

  “我是死过一次的人。”陈婕常常这样对别人这么说。当初,陈婕只是感觉在儿子教养上有问题,只觉得他总是不开口说话,直到在精神卫生中心拿到“轻-中度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医生告诉她,孩子未来的生活恐怕无法自理,她才恍然大悟,“这种感受,就像一个健康的人拿到了癌症诊断书,我觉得孩子的一生就这样完了”。

  面对一纸诊断书,陈婕心存怀疑,“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种不相信,才成了我带领孩子走出自闭的最大动力”。在孩子被确诊的一个星期内,她就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决定陪孩子去参加康复训练,“可能是无知者无畏,我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力量让我抛弃一切,坚定信念帮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日子,我又做妈妈又当老师,内心不堪重负。

  齐齐的进步是如此之慢,以致每学习一项新技能,他都需要重复成千上百次。当然,偶尔齐齐也会带给陈婕小小的惊喜,但这样的惊喜持续不多久,他的表现又回到原点,然后再继续进入不断重复的训练。齐齐常常会在幼儿园上了一半课时,大叫:“我不要学,不要学。”

  每天三点半是家长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园门一开,孩子们蜂拥而出,雀跃地告诉爸爸妈妈当天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唯独陈婕和儿子静静地走着,陈婕的提问,得不到回答。

  那是陈婕人生中最低谷的日子,她似乎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直觉告诉我这样下去不行,孩子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陈婕索性自己办起了康复训练中心,专心致志地帮助儿子每天进行训练。

  父母不能自闭,因为我们是孩子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自闭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很严重,年龄很大了还不太会说话,各方面都需要别人帮助;程度轻的几乎和普通孩子差不多,只是在与人交往上有些障碍,因而给人的感觉会有点“怪”。幸运的是,齐齐属于后者。

  当齐齐开始有了些简单的语言后,陈婕发现他有两个喜好。一是汽车,二是公交和地铁的线路和车站。对于他坐过的公交或者地铁线路,他一般都会记得,而且会有意识地去背每一站的站名以及如何换乘。有人说这是因为自闭儿的刻板,但陈婕却不这么认为,“既然他有兴趣,我就支持他”。

  陈婕买了很多关于汽车方面的图画书,以及印有上海所有公共交通路线和站名的地图。就这样,齐齐开始与母亲进行语言交流。

  仅有这样的话题交流显然是不够的,陈婕觉得需要制造更多的话题,要让孩子能够了解身处的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有更为丰富的人、事、物,“父母不能自闭,因为我们是孩子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后来,齐齐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体会:坐汽车、坐船、坐地铁,陈婕和先生总是刻意地为儿子创造机会。

  虽然他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他的变化,他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

  下午4点半,陈婕早早地等候在校门口,等待齐齐放学。“其实,齐齐自己上街,乘车都没有问题,但只要我下班早就会去接他,我们两个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妈妈我饿了,要吃点心。”齐齐向陈婕撒娇起来。“行,我给你10元钱,你自己去对面的‘凯司令’买块蛋糕。”

  齐齐花了7元买了块蛋糕,心满意足地享用了起来,“妈妈,3元找零能给我吗?我要存起来。”

  “你存钱做什么?”

  “要去旅游,去新西兰。”

  “新西兰?你知道这要花多少钱吗?”

  “500元。”

  “哈哈,这连张机票都不够呢……”母子俩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最近,齐齐迷上了旅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在地理书上看到的地方全都走遍。

  “为什么喜欢旅游呢?”记者问。“我要去新西兰,去看羊群。”齐齐显然有些答非所问。“这类孩子就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事,他们的思维很跳跃。”陈婕在一旁解释。

  在陈婕的帮助下,齐齐学会了自己上街购物、自己乘车、自己游泳,学会了在不同场合结交不同的朋友。齐齐不仅喜欢地理知识和旅游,还擅长运动。周末,齐齐会去附近的泳池锻炼。春日的阳光晒在泳池里,陈婕坐在游泳池边上,享受着这一刻的闲暇。齐齐矫健的身影在泳池里来来回回,偶尔还会探出一个笑脸,叫一声“妈妈”。陈婕无比幸福。

  齐齐的世界被打开了。“虽然他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按着自己的节奏成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他的变化,他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陈婕说。

  如果一个自闭儿家长一味地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欺负,孩子又怎么能渐渐成长起来呢?

  周六晚上,和以往一样,齐齐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因为他急着要去美术班学画画。在美术班里,齐齐不仅可以学习画画,还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他最喜欢和同学们踢毽子。

  从齐齐5岁开始,每周六,陈婕都会带他去学画画。那个绘画班里有各种不同年龄的孩子,课间的时候,他们总会在一起打闹。刚开始,齐齐只会跟着几个大男孩在操场上追来追去。齐齐不够灵活,怎么也追不上那些孩子。陈婕并没有责怪那些孩子,而是鼓励齐齐参与,并告诉他,那些孩子本来就比他大,跑不过他们也很正常,所以齐齐从来都没有自卑或难过。

  后来,齐齐被一群女孩拉过去玩了。原来,有一个女孩带了个毽子,而齐齐在之前的康复训练中已经学会了踢毽子,因此,女孩们都拉着他到自己的一组比赛。齐齐在这样的游戏中如鱼得水,大受欢迎。

  陈婕很明白,如果齐齐没有那些运动技巧,只会用刻板简单的语言,他不可能得到其他孩子的认可。“如果一个自闭儿家长一味地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欺负,孩子又怎么能渐渐成长起来呢”?正因为陈婕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其他自闭儿相比,齐齐有更多的机会和普通孩子交往,去学习普通孩子的语言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每一天都看到儿子在进步,感恩在孩子成长路上给予他帮助的人们,我希望更多的自闭症儿像我孩子一样被接纳,健康地成长。

  齐齐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劳动能手,班里打扫卫生时总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一天放学时,陈婕等不到齐齐,走进教室才发现,他正在卖力地擦黑板。“老师们从不会把他视为特殊,常常给他派些任务,让他感觉自己是这班里的一员”。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回首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陈婕内心有着无限的感激,“很感恩在孩子成长路上给予他帮助的人们,儿子每一天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宽容和关爱,我希望更多的自闭症儿像我的孩子一样被接纳,健康地成长”。

  不过,孩子今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是陈婕近几年最关心的问题。最近,陈婕一有空就走访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打听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陈婕曾经在某媒体上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某企业为自闭症孩子敞开大门,最终,有5名自闭症孩子成功就业。这一消息对于陈婕无疑是兴奋剂,“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能像他们一样用一技之长谋生”。

  从最初的生不如死,到后来的张开双臂悦纳这个特殊的孩子,陈婕说很难分清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故事曾深深地打动了她。

  故事的大意是:“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已经尽力在爬,每次只是往前挪一点点。“我”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它已经尽了全力。后来,“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我”听到鸟叫,听到虫鸣,看到满天的星斗。这时,“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每次回味这个故事,陈婕总是很感慨,她说:“儿子就是那只慢慢吞吞地按着自己的节奏成长的蜗牛,而我就是那个被蜗牛牵去散步的人,孩子带着我领略不一样的世界,带着我从绝望中走出来,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幸福。”

  记者手记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记者朱臻佳

  采访前,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知道,自闭症儿家长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付出比其他家长多很多倍的努力。采访后,我释然了。家长陈婕在养育自闭儿的过程中,充满甜美与希望,而且,她的状态,并不是消沉的,而是积极的,她还将自己的育儿经写成《蜗牛牵我去散步》一书,希望帮助和她有相似经历的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齐齐的成长很不容易,除了妈妈陈捷,还有一路陪伴齐齐成长的其他家人及老师和同学。试想,如果齐齐因为同学老师的一个白眼一句嘲笑而自卑胆怯,不再去学校,不再愿意走上社会,那么,或许齐齐仍然会躲在妈妈身后、封闭在自己世界里。“接纳”,对于自闭症孩子很重要。虽然他们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但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一样有享受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一些特殊教育发达的国家,很多学校都有专用教室,并有专门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室被称为资源教室。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些似乎还有些时日。

  从最初对自闭症儿筛查,到之后的特殊教育、入园入学,以及未来的就业安置、生活养护等,我们才刚刚起步,而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很多年,有相对全面的保障系统。

  和其他自闭儿相比,齐齐已算幸运,但前路依然漫长而艰辛。“齐齐们”的未来之路该如何去走?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