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着拳头,目光紧盯着前方,双腿前后分开,不断做着跳跃的动作。昨天上午十时,在广铁一小六年级某课室的一角,学生小毅(化名)重复地做着上述动作,身旁站着一位比他矮半个头的女老师,配合着学生的动作,嘴里数着:“87、88、89……”
“他是自闭症儿童,从启智学校转过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已经四年了。最近情绪有点不稳定,他的陪读老师在帮他发泄过剩的精力。”班主任范丽丽说。其实,像小毅这样的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少。广州市教研室特殊教育教研员邱举标透露:截至去年,广州市特殊儿童有5000多人,在册的随班就读学生就有2500多人。今年起广州会投80万指导培训经费。
四年相处同学从不理解到包容
四年来,不仅对小毅来说充满坎坷与磨合,对于班主任范丽丽来说更是意味着挑战和压力。开学第一天,小毅就不知所终,接着课堂上的尖叫、下课后不可自控的拳打脚踢,甚至捏脖子这种疯狂的行为,都被范丽丽碰上了。
四年过去后,班里的同学在范老师的示范下,对小毅的某些怪异行为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逐渐的包容和照顾。课下有同学会主动邀请小毅一起做游戏。课堂上的小毅虽然还不敢大声说话,但是全班同学“开火车”轮到自己背读课文时,他也能站起来慢慢将一篇文章背诵下来。
在范丽丽眼中,他是个不爱说话却内心世界无比丰富的“天使”:他记忆力超常,绘画也很棒,写出来的作文从人物描写到抒情咏物都不比其他正常孩子差。
如今升入六年级成为大孩子的小毅已经不再轻易发脾气去攻击身边的同学,在邱举标眼里,他已经是进步很大了。但是,偶尔“雷区”被他人不经意触碰到,他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今年是孩子的青春期,这类的孩子如果不控制好,很可能多年的努力就会导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后果,试想想,12岁的小孩退步回3岁的水平,多让人揪心啊。”尽管,范丽丽不是特教出身,但是随着广州市教研室特教专家、特殊学校特教老师定期到学校的听课指导,她已对特殊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并总结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
特教缺乏家长无奈请陪读
红火炬小学是这次被纳入指导计划的20所试点学校之一,该校目前有7名特殊学生在读。
“除了单纯自闭症外,还有其他一些残障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是多重残疾。”校长肖凤娥告诉记者,这7名学生是有医学鉴定而家长又承认的,学校里还有其他虽然有医学鉴定,但家长并不承认的特殊孩子,学校只能把他们当成普通孩子来看,工作压力很大。
肖凤娥表示,目前师资缺乏成为普校接纳“星星儿”的一大压力。“启智学校的师生比是1:3,而普通学校的老师除了正常孩子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肩负起特殊学生的教导。在学校里有陪读的特殊学生并不多,但他们又有一定的攻击性,情绪发作的时候,一个花盆、一本厚厚的书就这样扔下楼,或者砸向同学了,老师必须无时无刻盯着。”
家长吴女士自掏腰包,为随班就读的小孩聘请了陪读的特教助理,一请就是5年,月薪20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4650元。
“请特教助理,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普通学校的老师根本不懂得特教的知识。举个例子,随班就读学生都应该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的,因为他根本无法跟上普通的孩子,但是老师们都是按照一般的教学大纲安排来上课,无形之中,就把随班就读孩子的学业给耽误了。”吴女士说,她们想走出一条陪读的模式来,从而把这种私人化的行为推动成一项政府主导的有系统的特殊教育工程。
义务教育后他们如何融入社会
“九年义务教育并不长,接受知识并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这些特殊的孩子如何融入社会的问题。”作为特殊孩子家长的大本营扬爱俱乐部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会员1300多人,六成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
民间组织的观点跟官方的观点不谋而合。邱举标提到,“帮助这些特殊儿童,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在早期把这些儿童关闭起来,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始终要走出社会,早期没有引导好,必然会对社会造成攻击。”
从今年9月份起,一项针对特殊教育的活动启动了。在自闭症小孩家长的推动下,广州市形成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巡回指导计划,试点是包括广铁一小、红火炬小学和同和中学等20所中小学,第一年投资20万元。该计划借助启智学校的师资力量,到各所试点学校里进行随堂听课、个案指导。
此外,投资60多万元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种子教师研修班也于上周开班了。研修班原本分为“情绪行为障碍班”和“种子班”,每班只收60人。“但名额远远供不应求,最后两个班从120人增加到150人。”邱举标说,这两个班都是请来了台湾的著名特教教授前来授课,每个月有一次,每次是三天,争取两年内,教授要与每位听课的老师逐一交流,解决问题。
“很多特殊孩子并不是不能学好,而是我们提供的学习内容单调、不合适,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在课程方面做应有的调整,造成这些孩子在课堂上很无聊,而无聊恰恰是问题行为的温床,责任不在孩子身上。”这是首期研修班上,台湾专家卢台华教授的一席话,至今仍深深打在不少老师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