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方面的研究自闭症的发病率在1/100左右,据估计全球约有6700万自闭症人。根据2012年的最新统计,我国自闭症儿童人数将达到336.3万,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平均每五百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而未被诊断发现和有自闭症倾向的则可能更多。
自闭症儿童由于没有沟通能力,不能表达,缺失了普通人以为稀疏平常与生俱来的互动社交能力,在教育上面临巨大的障碍。据了解,目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安置环境是隔离式的学前康复中心及特殊学校,两者作为学龄前和学习期自闭症儿童的安置环境,都属于隔离式环境。
求之学路无法跨越的阻隔
乌市自闭症男孩童童(化名)渴望走进学校课堂,但他连续四次被拒绝在校门之外,他弹得一手好琴,却无法打动老师、同学及其家长,多名家长甚至联名写信给学校反对他入学。因为,这些家长害怕其有“攻击性”。
只要症状不严重,自闭症儿童完全可以在普通学校就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可以与正常人交流,增强沟通能力,这比在特殊机构受教育,更有利于他的治疗。2003年,我国就出台政策,规定轻度自闭症儿童可随班就读。
在现实中,童童不是孤例。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可谓举步维艰。从学校、老师到家长同学,都对自闭症有着种种误解和偏见。对此,学校、老师、家长都需要反思,我们的社会,应给自闭症孩子更多的爱。
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对“星星的孩子”教育帮助知多少
据中华慈善总会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现仅有五百个自闭症治疗机构,从事专业辅导的人员不到六千,干预方法和技术参差不齐,干预效果不理想。即便融合教育环境是家长们的迫切期望及需求的,但大多时候难以如愿。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自闭症机构被纳入教育体系或医疗体系,但在国内,公办的专业机构为数寥寥。记者致电上海民政、公共卫生等相关热线咨询发现,几乎找不到一家针对性治疗的公办自闭症康复机构。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康复机构一方面自身运营困难重重,注册艰难、资金断裂、师资又高频流动。另一方面,却因行业发展不成熟乱象丛生,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盲人摸象、急功近利式的片面教学更是“对不起”家长支付的高昂学费和期望。
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曾做过一项调查,认为轻度自闭症儿童,经过康复训练的治疗,有超过50%的患儿可获得较大程度的恢复,可完成普通的交流、沟通、学习,基本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对于中度和中度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则显得力不从心,难有明显疗效。
生物技术异军突起将自闭症治疗改善率提高到60%
科学家们从未停止在治疗自闭症方面的努力,值得庆幸的是,近年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2012年,一种基于生物基因调控原理,旨在使生物基因蛋白作用诱发一系列生物效应,唤醒孩子的感知能力,增强对信息反馈功能的生物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接受治疗的1000名自闭症儿童里,有60%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认为,中医与现代基因工程和现代大脑科学结合或可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提供新思路。中美儿童发育行为国际战略联盟的研究团队从生物基因入手得出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以形神合一的观点解释发育障碍疾病的发生机制,结合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和中医学,研究出针对发育障碍疾病的生物神经修复技术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临床数据显示,生物技术对于各个阶段的自闭症患儿病情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2012年初,为了弥补我国自闭症康复训练在自闭症治疗领域的不足,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和三原色公益工程引进了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之后,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和三原色公益工程选取北京国济儿童中医医院、上海海员医院、乌鲁木齐爱德华医院、山东一零六医院为临床试点基地,在北京、上海、新疆、山东四地开展临床应用,为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生物技术首度大规模应用于公益事业势将引导主流
2013年4月2日,恰逢第六届世界自闭症日,三原色公益工程、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蓝色关爱行动之“拥抱星空共享未来”4.2公益关爱活动即将在北京、上海、山东、新疆等地同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