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小宝贝粘人的六种心理需求,妈妈需谨记

小宝贝粘人的六种心理需求,妈妈需谨记

2015-06-2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要因为担心孩子道别时伤心哭闹,就不辞而别,偷偷溜走,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被抛弃、被欺骗的体验,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并且会让孩子对亲子关系和对这个世界失去信任。

  今天小宝贝被麻麻带去看心理医生了,原因是麻麻觉得小宝贝最近特别黏人,怀疑我得了孤独症。幸好医生叔叔“明察秋毫”,小宝贝“沉冤得雪”。心理医生说,孩子突然变得爱黏人,确实有可能是孤独症的前兆,但小宝贝其他反应都正常,心理健康着呢!小宝贝是由于最近上幼儿园了,跟麻麻亲密相处的时间少了,所以麻麻在的时候就会希望得到麻麻多点陪伴。其实,孩子爱黏人,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心理需求所致的,麻麻应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

  孩子心声:黏宝宝的6种心理需求

  很多宝宝都有黏人的表现,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而过度黏人的“黏宝宝”并非都是心理病。下面小宝贝带粑粑麻麻一起来听听“黏宝宝”的心里话。

  1、“黏人,证明我在长大”——正常心理发展

  【案例】妈网网友@雯雯宝:我家宝贝一岁半了,最近两个月她是越来越黏我了,天天晚上要闹着跟我睡,而且还非得我搂着。四个月之前给她断奶的时候,她都没有那么黏过。听她奶奶说,白天我上班的时候,她倒是挺正常的,也不会特别黏奶奶。我到底要不要拒绝她,不让她跟我睡?

  【辨析】孩子在1-2岁,尤其是1岁半左右,由于心理发展的需求,会出现一段“黏人高峰期”。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血浓于水”,就是孩子与母亲天生的一种亲密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宝宝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很多动作、行为都必须依赖大人,这个时候他自然就会选择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母亲来依赖。只要孩子除了黏人以外,别的情绪和行为都没有异常,并且麻麻不在时,与其他家人的相处没有问题,那这种“黏”就属于正常、健康的表现。

  【对策】对于孩子的这种正常的“黏”,麻麻千万不能为了培养所谓的独立性而“残忍”推开宝宝,反而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对自己的“黏”。有了这段经历,孩子的安全感才能够正常地建立起来,以后反而更容易独立。“今天的拥抱是为了明天的放手”,就是这个道理。假如麻麻确实暂时无法满足孩子“黏”的需求,那么可以用玩具、动画片、图书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让麻麻得以暂时“脱身”。

  2、“要独立?我有阴影!”——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

  【案例】妈网网友@小婉子: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带孩子去小区跟小朋友玩,但是最近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抱着我的大腿不敢玩。今天我鼓励她很久,她终于肯去了。还没一分钟,她就大喊一声“狗”,就哭着跑回来了。我才想起,上次她跑去跟一个孩子玩,那小孩一转身,我家孩子被他头上戴的小狗面具吓了一大跳。可能是由于那一次,她心里有阴影了,所以变得黏人,不敢跟小朋友交往。

  【辨析】这位麻麻的分析是正确的。孩子爱黏人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由于经历过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对“独立”有过不好的心理体验,或者曾经受过惊吓,对类似的环境产生恐惧,从而通过“黏人”来寻求保护,拒绝重复过去的不良体验。例如,孩子的照顾者经常改变,而且对其中某个照顾者的照顾有过不好的体验,就好像孩子过去是由保姆带的,但是保姆曾经因为吃饭问题打过他,现在孩子交由奶奶照顾了,他也会担心奶奶会打他,而在吃饭的时候非要黏着麻麻而拒绝奶奶。又例如,孩子过去走夜路的时候被窜出来的小猫吓到过,以后走夜路的时候他就会要求麻麻抱着。

  【对策】不要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和独立性而故意让孩子去面对他害怕的人、事、物,这样只会加深他内心的恐惧。对孩子内心的恐惧,麻麻还是得“顺着”他,尽量保持孩子成长环境的稳定性,避免频繁搬家、更换照顾者,尽量避免让孩子独自呆在黑暗的环境、看见让他感觉恐惧的画面。同时,应该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他知道,过去的不良经历只是偶然,并且,即使“恐怖”再次出现,麻麻都会保护他。

  3、“我还小,我不敢……”——被过分保护和照顾

  【案例】妈网网友@sun玲281:女儿在家里显得很乖巧,话多、好动,经常自己唱歌跳舞,但是一旦家里来客人了,她就不敢说话不敢动了,躲在粑粑麻麻身后,就算有小孩想跟她玩她也不敢玩。她已经会自己上厕所了,但是家里有外人的时候,她连上厕所都要我陪着。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辨析】有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情况,在家表现活泼、乖巧,在外见着外人就不自信,不敢说话,更加不会主动表现自己,对与陌生人交往感到紧张、烦躁。这类孩子大多是平时被家长过多地保护和照顾,生活环境比较封闭、比较单一,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很少,或者从没试过自己单独接触陌生的环境和人物。这些孩子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长大,习惯了一切都依赖大人,无论什么事都有大人帮忙或指引,一旦要让他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事物,他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

  【对策】想要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光是偶然的一次鼓励和教育远远不够。人际交往能力这东西还是得靠积累的。平时,家长应该刻意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多带他出去走一走、玩一玩,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尤其是同龄人,培养他广泛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妨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例如穿哪件衣服、讲哪个故事,让孩子在选择中变得更有主见。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算他们做错了,也切忌嘲笑、责备,万万不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别吝啬掌声。

  4、“麻麻不见了,麻麻不要我了”——安全感被突然推翻

  【案例】西瓜麻麻:小宝贝要上幼儿园了,我也要“复出”上班了,这使得小宝贝与我之间的亲子时光突然变得特别短暂。早上,我要早早出门上班,小宝贝醒来没看见我,每天都会大哭大闹,不愿意上幼儿园。从幼儿园回来,也没见着麻麻,心情也是非常低落。直到我下班回家,小宝贝看见我了,便格外兴奋,要一直黏着我,我走到哪她跟到哪,一旦转身没看见我,就会伤心哭闹。

  【辨析】很多孩子也会像小宝贝一样,在上幼儿园前并不会特别黏人,可一旦上学了,就感觉自己被“遗弃”了,一方面不愿意上学,另一方面会特别黏其中一个家庭成员。对环境的改变有短时间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可有些孩子黏人的程度有点儿过分了,这主要是父母没有把握好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例如更好照顾者之前没有让新照顾者与孩子有一段时间的接触,新旧照顾者有一个“交接”的过程;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没有给他做好心理准备,以及没有带孩子去幼儿园感受上学的感觉。环境的突然改变,让孩子无法从粑粑麻麻身上寻求关注,就会产生“麻麻消失了”“麻麻不要我了”等等想法,当再次看见粑粑麻麻的时候,就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反弹性地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对策】不要因为担心孩子道别时伤心哭闹,就不辞而别,偷偷溜走,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被抛弃、被欺骗的体验,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并且会让孩子对亲子关系和对这个世界失去信任。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中,孩子很容易会患上孤独症,后果严重着呢!与孩子分离的时候,最好先耐心向他解释,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建立“麻麻还会回来”的信心。另外,不要随便承诺下次见面的时间,要是承诺了就得尽量去做到,因为一旦孩子在承诺的时间还没能见到麻麻,同样也会感到失望,感到被欺骗。另一方面,与孩子见面的时候,尽管让孩子多多黏着自己,让他尽情释放对粑粑麻麻的思念之情,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相处时间,睡前、生病时,通过拥抱、亲吻、摸头等形式,满足孩子“黏人”的欲望。

  5、“我就是我,我就爱黏人”——天性使然

  【案例】妈网网友@holahola:可能我们家豆豆从小就是我带的,所以他只黏我一个,是特别的黏。从小无论是吃饭、睡觉,都只准许我来照顾,其他人要帮忙,他也会很不高兴,一直哭闹。我开始也想过会不会是某些心理疾病,但是豆豆其他一切行为都再正常不过,我觉得应该不是什么疾病吧。

  【辨析】谁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其实每个宝宝都有先天特有的脾气和性格,就好像有的人沉稳文静,有的人却是个火爆性子。孩子爱不爱黏人,也跟他天生特有的脾气有关系。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在喂奶、睡觉、大小便等方面给人以“难带”的感觉,断奶、分床等也是状况百出,但其他方面发展正常,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天生的“黏宝宝”,他们更需要粑粑麻麻的关心和守护。

  【对策】天生爱黏人的孩子内心其实更敏感,他会毫无理由地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那么,你就满足他吧!当他心中累积起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他就会勇敢地尝试独立。如果你实在不能满足她黏人的愿望,建议可以尝试把他对你的“黏”转移到对某个他喜欢的玩具的模板。例如,让他抱着一床小毯子来睡觉,让孩子把对你的依恋转移到对毯子身上。

  6、“是麻麻黏我,不是我黏麻麻”——大人的依恋过了度

  【案例】妈网网友@YOYO555:我觉得宝宝黏我是一件快乐而又痛苦的事。我在家照顾女儿3年了,现在重返职场,千万个不适应,我也希望每天黏着宝宝。我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抱抱我的小宝贝,我的小宝贝也会特别依赖我,黏着我。

  【辨析】与其说孩子黏大人,不如说大人更黏孩子。很多麻麻特别喜欢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特别喜欢孩子爱黏自己,每次亲子时光都对孩子又抱又亲。但其实,这种过分“黏孩子”的现象,是很容易感染到敏感的孩子的。于是,每次分离,孩子也会对麻麻依依不舍;每次见面,孩子也会对麻麻又抱又亲。久而久之,孩子更加认识到,分离是悲伤的,只有和麻麻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时光。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黏人”。

  【对策】像这种情况的“黏人”,严格来说,应该是家长对孩子的“黏”。所以,粑粑麻麻应该在这方面给孩子建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分别的时候,不要流露出过分痛苦的神情,以免给孩子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当再次见面时,麻麻也不要毫无原则地过分地将精力用在孩子身上,这只会让孩子感到加倍的紧张和焦虑,从而越来越“黏人”。相反地,麻麻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分离是一件快乐的事,“宝宝上幼儿园老师会教画飞机”;另外,麻麻还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再次见面,是一件再正常不过,再自然不过的事。这样,孩子才会学着你的样子,以平和的心态、淡然的态度去看待分别与重逢。

  【小宝贝总结】孩子爱黏人,暗示着他们的不同心理需求,麻麻不要过分紧张,拒绝孩子的依赖,但也得重视起来,因为孩子的心理需求若是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久而久之也是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所以,麻麻应该多观察、多留意宝宝,深入了解孩子的心,才能解开孩子的“心锁”。

(实习编辑:潘炽彬)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