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早期症状 > 台州惊现虐童事件 孩子的暴力倾向是怎么来的?

台州惊现虐童事件 孩子的暴力倾向是怎么来的?

2015-04-28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同龄孩子为争抢东西而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身在现场的父亲非但不去调解或阻止,反而怂恿打人者继续施暴。如此悖逆人伦、崇尚暴力的扭曲家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童年记忆?

  小编推荐:女孩留书自杀 独裁教育易引发孩子心理疾病     

                 清远4女生掌掴1女生 解读青少年暴力心理

  台州惊现儿童虐童荒唐事件 大人怂恿让小孩有恃无恐

  近日,网上一则《台州惊现一起虐童事件》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

  在这段约2分钟的视频中,一个名叫“洋洋”的三四岁男孩,不停打年龄相仿的男孩“毛毛”。毛毛坐在凳子上,一直用手捂着脸,不敢还手。视频里不时传出大人的笑声和鼓励声:“打,打他!”

  好几次,洋洋打累了,一名黑衣男子便给他喂几口水,怂恿他继续打。毛毛曾站起来反抗,踢了洋洋一脚,得到的却是又一轮的被打。

  事后,记者了解到,毛毛爸爸当时也在现场,并没有劝架,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怂恿洋洋打毛毛。他的意思是,做这一切只是想把毛毛的反抗意识挑动起来。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孩子打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劝阻并且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而不是怂恿孩子以暴力解决问题,更不能以暴制暴,这是不恰当的!难怪网友会发出这样的谴责:“两个小孩就那样被拿来取乐,可怜的孩子,无知的父母!”

  孩子的暴力倾向是怎么来的?家长应该反思教育方式问题

  近来,网上关于“儿童暴力”的视频屡见不鲜,人类的丑恶一面本不该在孩子中上演,而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了幼儿中间。研究表明,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年龄正呈现低龄化特征,一些孩子只有三四岁就表现出了暴力倾向。你也正在为自家或周围有这样的“坏孩子”而苦恼吗?苦恼的同时,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让我们回过头去看视频中家长的教育方式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同龄孩子为争抢东西而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身在现场的父亲非但不去调解或阻止,反而怂恿打人者继续施暴。如此悖逆人伦、崇尚暴力的扭曲家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童年记忆?而该家长“为激发孩子反抗意识”的解释,更值得关注与反思。

  透过这段视频中大人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支持打人者施暴,还是“激发”被打者反抗,其拳头摆平事端、武力解决问题的暴力倾向,都是显而易见的。家长这种有违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悖现代文明与法治精神、动辄诉诸暴力的思维,比不懂事的孩子们的打闹本身,更为可怕和负面,更需要警惕、反思。

  如果我们把孩童为争夺玩物而引发的纠纷和冲突,视为与生俱来的“自私本能”或“无知表现”,那么,家长们的“看热闹”和“从旁怂恿”,则无疑是对暴力的有意放纵和刻意引领。而现实生活中,有着这种暴力倾向的人并非个例。正如网友所言,“身边不少父母教孩子打人或者遇到事情用打人解决。相对的,我从来没看见过他们教育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解决--不管是与人沟通、协商、分享,或者是向老师家长询问。难道以后孩子步入社会,遇到事情也是用暴力解决么?”

  网友的担心和诘问,直击了一种被扭曲的社会怪象,即在娇惯与溺爱几成家庭教育常态的现实语境下,怕孩子在外“吃亏”,已成部分家长的普遍心态,崇尚暴力就成为他们的应对之道。

  别只把怂恿孩子打人当笑谈,想用暴力激发孩子的反抗能力,这种做法更是荒唐之极。作为心浮气躁、目无法纪的衍生产物,崇尚暴力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甚至不堪设想。一句道歉,未必能够真正认知危害,诚意改过,多些法治理念、友善思维、教育责任和社会担当,方能摒弃暴力倾向、实施良好家教。

  测试:家里的孩子是否有暴力倾向?

  想知道孩子有没有暴力倾向?孩子暴力倾向的程度怎样?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1.孩子是否总是对你“大打出手”?

  A.是B.否

  2.孩子是否经常莫名奇妙的“雷霆大怒”,并伴有长时间的哭闹?

  A.是B.否

  3.孩子是否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A.是B.否

  4.孩子经常故意把你刚刚收拾好的东西搞乱,看着你忙忙碌碌的样子,他却在一旁自得其乐?

  A.是B.否

  5.孩子是否经常对自己“施暴”,以此来博得你的疼爱?

  A.是B.否

  6.孩子是否对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玩具和游戏的兴趣?

  A.是B.否

  7.孩子是否经常模仿其他宝宝之间、成人之间或影片里的暴力行为?

  A.是B.否

  8.孩子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是否会对别人“发怒”?

  A.是B.否

  “暴力型”孩子:A项出现6~8次,家长就需要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引起高度重视了。

  “准暴力型”孩子:A项出现3~5次,你的孩子已经有了暴力的苗头,不过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做最后结论。

  “安静型”孩子:A项出现1~2次,孩子大可放心,你的孩子暂时还没有与暴力亲密接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