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这个医学名词随着患病率的快速升高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甚至被人们称为精神类疾病里的“癌症”,让众多的患儿家庭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与压力,由此也让各国科学家加快研究自闭症的步伐,努力破解这一医学难题。
视频基础疗法或许对自闭症患儿有益
根据今日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发现,针对那些婴儿存在自闭症风险的家庭,视频基础疗法可提高这些婴儿的参与度、注意力和社会行为,并可降低他们进展为自闭症的可能性。
“我们的结果表明,使用视频反馈疗法可帮助父母理解并回应孩子的个人沟通风格,在第一年可修正自闭症相关的行为和症状。”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中心的主要作者乔纳森·格林教授说道。
“自闭症儿童在3至4岁的时候接受治疗。但我们的结果表明,自闭症的最早风险因素——诸如缺乏注意力或社会兴趣与参与度降低——在第一年可以控制这些症状的后续进展。”
前期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早期的风险因素——诸如缺乏对父母的注意力,减少了社会兴趣或关注度,眼神接触较少——可在儿童出生的第一年发生。时至今日,治疗试验未能对修正早期因素、减少后期进展为自闭症的可能性做出评估。
在本项研究中,为促进积极的育儿计划而特别设计的视频互动(iBASIS-VIPP)对出生5个月以上(7至10个月)的婴儿实行。这一年龄段的婴儿若有一个兄长或姐姐确诊为自闭症,那么他们患自闭症的风险更高。该项目的宗旨是防止或减轻确诊前全面发作的自闭症症状,通过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优化孩子的社会交往。
新研究需要人们客观看待,理智选择
面对不断出现的关于自闭症的研究进展,求医心切的家长往往会格外关注,其反应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家长对于新研究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甚至让孩子盲目尝试,也有一些家长对这些新研究表示毫无指望,远水解不了近渴。
对此,具有十余年孤独症康复经验的张桂娥教授认为,对于新研究,家长需要客观的看待,我们应该相信,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孤独症终将会被攻克,但我们也需要明白,这个过程必定是艰难而又曲折的,其中,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仍然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实习编辑:潘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