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案例解读 > 易性症:卿本是男儿郎,奈何生作女娇娥

易性症:卿本是男儿郎,奈何生作女娇娥

2015-04-01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性别(gender),其实远没有人们所以为的那么简单,在医学以及社会学上,性别至少可以在五种不同层面进行划分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的遗孀李银河女士近日发文《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驳斥了关于她本人系同性恋的谣言,并主动「爆料」说:她已与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易性者」一起生活多年。

  李银河说:「他对我的爱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动。当时的感觉,他就是上帝派来的一位天使,是专程来解救我出失去小波的苦海的。」

  性别,没那么简单

  性别(gender),其实远没有人们所以为的那么简单,在医学以及社会学上,性别至少可以在五种不同层面进行划分:

  1.外生殖器性别

  这是人们对性别最基本、最常用的理解和区分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是在婴儿呱呱落地时,接生者告诉父母说:「是个带把的」。带「把」(阴茎)与否,就是根据婴儿外生殖器的形态对男、女作出的区分。

  2.性腺性别

  外生殖器是在人体性激素的调控下发育成熟的。男性存在睾丸,可以分泌大量雄激素,促使睾丸增大、阴茎变粗、体毛生长、喉结突出,体现典型男性外观;而女性存在卵巢,分泌大量雌激素,促进阴道发育、月经形成、脂肪富集、乳腺增生,体现典型女性外观。

  睾丸和卵巢,就是男、女分别所特有的性腺区别。

  3.染色体性别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差别,归根到底,人的性别是由人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不同的染色体,最终导致不同内、外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染色体性别和解剖性别、性腺性别是一致的。但是,某些疾病会造成患者性发育的异常,出现同时存在睾丸、卵巢两种组织,或是内外生殖器不统一的现象。

  4.心理性别

  这是一个人内心思想中存在的性别。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形成于18个月到3岁之间,之后相对稳定,一般都与生物学性别一致,但也有例外。比如李银河所坦承的伴侣,「他」在外生殖器、性腺、染色体等方面,是符合女性生理特征的,但在心理定位上,他将自己认定为男性,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易性症」(Transsexualism)。

  5.社会性别

  严格意义上,社会性别不属于医学范畴,而是个人所处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

  还是以李银河的伴侣为例,「他」原本的社会性别是「女性」,经过严格的医学程序和法律程序后,即使其性染色体仍为XX,但社会性别有可能更正为「男性」。

  如何正确理解「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他」?

  李银河女士的「Mr.Right」是一位「易性症者」。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伪娘」、「女汉子」不同,伪娘、女汉子们认同自己的性别,并享受角色客串的美好体验。

  但易性症者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发生了严重障碍,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物学性别,对自身的性别极度厌恶,并强烈渴望改变性别,有的甚至曾有过过激行为,遭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肉体苦痛。

  什么原因促使易性症者想要以另一种性别生活?

  很遗憾,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

  有人试图从生物学解释,认为是怀孕时母亲体内的激素紊乱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男胎雌化或女胎雄化。还有人认为,这是丘脑「自我识别中心」发生的病变。甚至有研究认为,易性症者的染色体可能存在异常,但这些都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这种现象也有不同的心理病理学解释。

  精神分析者强调前俄狄浦斯阶段,患者与父母或其抚养人的关系对其性心理的影响,认为易性症来自个体没有解决的分离焦虑。

  行为主义流派则重视父母教养和观察学习在易性症成因中的作用,比如父母对儿童所表现出的交叉性别行为不仅不加阻止,而且在许多情境下还给予明确鼓励,这样可能会造成生理性别与后天习得性别认同之间的冲突。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是在成长过程中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如果儿童到了一定年龄还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性别,不能使自己对性别的心理体验与他的实际性别相一致,而是一味去模仿异性的穿着、言行、举止,那么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有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

  易性症是同性恋吗?

  虽然易性症者的性爱倾向是同生物学性别者,但由于他们自视为异性,原来的同性在其观念上就变为异性,所以,他们实质上所寻找的还是异性伴侣。

  「易性症者」是一个值得理解和尊重、亟需要医学援助的人群,必须为之正名。虽然医学术语仍称之为「易性症」,并且该诊断被收录在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目录,但医生绝不是将其作为精神疾病来对待。

  对于易性症的治疗目的,不是让他们改变想法,而是通过性别重置手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法,帮助他们改变性别、获得健康和有尊严的人生,「纠正上帝的笔误」。

  易性者需要更多理解

  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从DSM中移除易性症,就如同1973年移除同性恋一样。

  囿于社会整体认识程度,易性症者极易遭受来自周围环境甚至家庭成员的嘲笑、鄙视、指责和谩骂。类似河莉秀、金星这样公开身份的明星「变性人」,属于极少数,绝大多数易性症者在实施变性手术后往往选择在旧有生活地点消失,换之以新的性别、姓名、身份在一个陌生城市重新开始生活,过往的经历则成为绝对的秘密,不对任何人透露,甚至医生。而这对易性症者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变性手术改变的仅仅是外观,体内依然缺乏相应的性腺和性激素分泌,很多易性症者为了适应和维持新的性别特点,又担心在就诊过程中暴露身份,往往会在缺乏必要医学监测的条件下自行补充性激素。在我接触过的几例易性症者中,均存在激素过量摄入,个别人的性激素水平甚至超出正常范围百余倍,对个人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法国女性主义者波伏娃曾说:「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易性症者。

  真正的性别,是一种给人带来完满感、希望感、力量感的个人角色特点。我们生而有之、珍视悦纳,而对于易性症者的自我选择,同样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推荐阅读:

  你有没有同性恋潜质?

  男子男扮女装打工20年 易性癖者的性别挣扎

  李银河与易性者同居17年 易性与同性恋有何区别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