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对自闭症认识的深入及诊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祖国医学对儿童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认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神失所养、心窍不通,肝失条达、升发不利是自闭症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主要有中药治疗、针刺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在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及语言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自闭症/中医药疗法;医学,中国传统;儿童;病因;病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1,2]。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Kanner首次报道了该病[3]。近年来,各方面报道提示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如美国为10~20/万人,加拿大为8~10/万人,日本为13~16/万人。根据国外的发病率来推算,国内估计拥有自闭症患者50万~500万[4]。该病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训练方法。经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及探索,目前,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病因研究、诊断技术、治疗措施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扩充。近年来,祖国医学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及丰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
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5]。
1.1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功能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至明·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谓:“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论》中也说:“灵机记忆不在心在脑。”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脑与精神活动的密切关系,脑主宰生命活动,人的视、听、言、动及思维感觉记忆等均与脑的功能有关。
1.2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医方集解》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若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神明用之不足,元神不得滋养,而发为精神活动异常。自闭症儿童常见于母孕期间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精神刺激,误服药物等,损伤胎元;或父母健康欠佳,孕母素体虚弱,高龄妊娠导致胎儿禀赋不足。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先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器械使用不当,亦可直接损伤元神之府。临床中精亏髓少,骨骼失养,则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脑髓不充,则智力迟钝、语言迟缓。
1.3神失所养,心窍不通心主神志,心藏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神”的具体表现。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一切都强调了心在主管神志,思维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灵活,反应敏捷。心主神志功能不正常,表现为神志不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自闭症儿童不认亲疏,表情淡漠,不喜交际,听而不闻,言语重复,语难理解,行为怪异,兴趣狭窄,貌聪无慧等表现皆因心神失养所致。如气郁化火,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如气郁生痰,痰浊上蒙心窍则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言语不清,喃喃自语、举止失常。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心主舌”。心开窍于舌,又称“舌为心之苗”,《灵枢·忧恚无言》“舌者,声音之机也。”心气通于舌,舌才能柔软灵活,语言流利。《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若心神失养,经脉不通,则舌强语謇或失语等。在自闭症儿童表现为少语、错语、无语、发音不清等症状。
1.4肝失条达,升发不利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和条畅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心情开朗。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心情抑郁难解。反之,在反复、持久的异常情志刺激下,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自闭症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被动接受大量批评和指责,给心理乃至身体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造成患儿肝郁气滞,进一步影响肝失疏泄的功能,肝失疏泄日久,还会影响后天脾胃的生理功能。
临床上肝失疏泄往往见于得病初起,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肝火上攻头面而见面红目赤,热盛耗津则便秘尿黄。肝的生理功能是主升、主动,主气机的畅达,升发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的肝气郁结,升发不利,势必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内心及行为上的内向、孤独,最终导致自我封闭的状态。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系于目系。因此,肝的功能也可以反映于眼睛的活动状态。自闭症儿童目不视人,缺少目光对视,主动回避眼神的表现,也都可以认为是肝失疏泄、升发不利的表现。
2中医治疗现状
2.1中药治疗严榆芬等[6]使用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对照组采用ABA行为训练法和引导式教育,每周各5次,每次45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橘红5g,制半夏、茯苓各6g,甘草2g,竹茹1g,枳实4g,党参6g,石菖蒲、益智仁各5g,生姜2片。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并随症加减。两组康复训练或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经治疗后,观察组25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12例,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晖等[7]运用针灸、推拿、口服中药三位一体的方法治疗孤独症,共治疗400余例,有90%的患儿都有程度不一的疗效,其中坚持治疗3个疗程以上的患儿,有34%可入正常小学,10%左右无效果,主要是重度智力低下或年龄较大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患儿。
2.2针灸治疗刘振寰等[8]使用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共38例,选用四神聪、神庭、本神、头维、情感区等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针刺10次休息15d,共针30d为1个疗程,针刺后给予电刺激30min。经治疗,显效14例(36.8%),有效16例(42.1%),无效8例(21.1%)。随访1~2年,结果有效的30例中,有14例患儿在逐渐恢复,其中9例能跟班就读。10例患儿进展不显著,有6例患儿病情退化、加重。近期有效率78.9%,远期随访有效率36.8%。
王春南等[9]使用电针配合行为疗法改善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治疗后电针行为疗法组社会适应行为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治疗后增分值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与行为疗法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行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广锋等[10]使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主穴: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手智针、太冲、涌泉、太溪。随症加减:舌肌不灵活、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启闭针;多动明显可加申脉、照海。结果:显效8例(22.9%),有效21例(60.0%),无效6例(17.1%),总有效率82.9%。
张全明等[11]使用针刺治疗,观察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每日1次,每次30min,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和吡拉西坦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经治疗,(1)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
李慧敏[12]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
袁青等[13]将8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干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以“自闭十项”为主,每日1次,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14];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和语言训练,每日1次,每次4h,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干预组均能增加功能发展量表评分(P<0.05);针刺组与干预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及在改善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口语4个方面更加显著(P<0.05)。
3小结
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关于自闭症的研究目前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多,且发展较为全面,对自闭症的病因及治疗均有了较广泛的研究,如病因上进行了社会心理学及医学生物学研究,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治疗上,如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全面开展,但总体来说效果欠佳,在语言及社会能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令人满意的结果,且由于时间漫长、费用较高,训练方法不易于掌握等因素影响,教育康复方法尚未能在国内广泛开展。
目前中国传统医学对自闭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亦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部分领域如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各种疗法多集中在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而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部分——社会交往障碍方面研究得较少,大多报道尚未能追踪自闭症的远期疗效。
在中医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研究上,针灸是各家治疗的主力军,运用各种针灸疗法治疗自闭症已逐渐成熟。头针疗法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针灸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刺激少,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疗效确切等特点,着重于调理气血,补肾益智的穴位针刺和手法运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自闭症原发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15],尤其前额叶与人的智力活动、记忆能力、情感反应、语言功能等均有密切联系,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前额叶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情感行为障碍;对物体的记忆加工功能障碍;视觉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注意中心以外的感觉信息进行快速加工整合功能障碍等等。头针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而制定相应的穴区,直接调整大脑皮质血流量,提高细胞代偿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智力,改善情感障碍、注意障碍、行为异常等效果。目前,不足之处是目前针灸疗法缺乏对自闭症的统一分型施治,未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的针刺规范化治疗研究,不能准确全面地证实运用针灸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性。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先进技术,对针灸,尤其对头针治疗自闭症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头针治疗自闭症提供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对自闭症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让自闭症儿童早日走出封闭的空间,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7209.
[2]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5.
[3]李国瑞,余圣陶.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6):14491450.
[4]李翠鸾,翟静,杨楹.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现状[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4):303307.
[5]刘刚,袁立霞.儿童孤独症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261227.
[6]严榆芬,雷法清.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J].中医杂志,2007,48(3):244.
[7]吴晖,吴忠义.“三位一体”中医疗法治疗孤独症[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4(3):8788.
[8]刘振寰,张宏雁,张春涛,等.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研究[J].美国中华身心医学杂志,1997,1(2):7778.
[9]王春南,商淑云,巍晓红.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920.
[10]罗广锋,卢志荣,刘刚.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J].中国针灸,2006,26(4):236.
[11]张全明,余瑞英,庞坚,等.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12113.
[12]李慧敏.针刺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5):317318.
[13]袁青,柴铁劬,郎建英,等.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08211.
[14]袁青,易玮,靳瑞.舌三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84例疗效观察[J].世界针灸杂志,2002,12(2):3.
[15]陶国泰,贾美香.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1920
(实习编辑:潘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