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诊断 > 春天吃货苏醒 贪吃可能是精神病

春天吃货苏醒 贪吃可能是精神病

2015-03-09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甜食特别渴求的小白鼠,一旦不给它吃就会产生狂躁、抑郁等情绪表现,其神经影像功能、结构与海洛因依赖基本一致。

  “鸡蛋糕还有没有冰淇淋给我留一口晚上睡不着就数水饺传说是你绝杀失眠症的法邂逅美食就瞬间激活小蹄儿挥的比博尔特辽阔如果有时候心情低落会为你奉上大红富士苹果一种闲适的生活两头快乐的吃货……”这是一首属于吃货的歌。当一枚快乐的吃货,这也许是所有吃货的愿望。不过,当一枚吃货也是不容易的,专家指出,贪吃可能是精神病,而一旦过分贪吃,吃东西停不下来,就是食物上瘾,食物上瘾是精神病。

  案例一:女大学生考研失利,恋上狂吃食物

  一年前,因为考研失败,黄丽的心情变得很差,情绪非常的低落,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狂吃食物会让自己暂时忘掉烦恼,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每顿都会吃大量的食物,而且每天吃东西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因担心自己发胖,又用手抠喉咙将吃下去的食物催吐出来,然后继续狂吃新的东西……就这样反反复复,黄丽最终被家人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健康顾问、市四医院心身障碍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歌表示,黄丽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方式。”李云歌说,这说明患者的人格不是很稳定,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比较差,希望通过“吃”这种不当方式来处理焦虑不安、寂寞或者情绪低落,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食道炎,急性胃扩张等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说,贪食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应进行心理治疗。

  案例二:女大学生食物成瘾,边吃东西边吃泻药

  刘某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学生,今年22岁,尽管身高只有1米55,但体重高达140斤,体态非常肥胖。前段时间,刘某因为和家人争吵导致心情不太好,逐渐患上一种怪病。拼命吃很多东西后,她竟然吃泻药,腹泻后继续吃,周而复始。发展到后来甚至用手指催吐。几个月下来,刘某内分泌出现了严重的失调状况。最终,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就诊。袁勇贵主任诊断刘某的症状是典型的“食物成瘾”的表现,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在不少读者的概念里,“食物成瘾”还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作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食物”每天都和我们相伴,为什么还会出现像毒品一样让人成瘾的症状呢?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美国的40余位专家就在耶鲁大学联合提出了“食物成瘾”的概念。太能吃,不吃东西就会难受和焦躁,甚至出现一些病态的表现,这样的症状便是“食物成瘾”的范畴。

  吃东西上瘾是精神病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刘一军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透露,“食物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已经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食物成瘾患者的大脑神经影像与海洛因依赖患者相似。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和快餐都是食物成瘾的“导火索”。“贪吃”不仅会导致体型的“横向发展”,还会损伤大脑的脑白质,让人变笨。如果要将“食物成瘾”戒掉,需要1至2年时间,而且复发率达80%。

  吃东西上瘾的原因:高糖食物会刺激中枢神经

  和“食物成瘾”相比,“毒瘾”“网瘾”的名词更加普遍。为什么会出现食物成瘾的表现呢?专家告诉记者,“食物成瘾”的结论在动物实验和影像学实验中都找到了研究的证明。“通过研究小白鼠的进食过程,我们发现,对甜食特别渴求的小白鼠,一旦不给它吃就会产生狂躁、抑郁等情绪表现,其神经影像功能、结构与海洛因依赖基本一致。”

  另一项能够证实这一结论的还有高糖食物奶昔的对比实验。实验参与者在食用了两种含糖量不同的奶昔之后,接受了核磁共振的检查,检查结果发现,食用了高糖含量奶昔的实验参与者相比于食用了低糖奶昔的参与者有了明显的饥饿感。高糖含量的食物刺激了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从而不断释放出对食物渴求的信号,暗示着管不住嘴的吃货们“继续吃”。

  看来,食物虽然比不上海洛因等毒品会让人欲罢不能,但也能像烟酒那样令人上瘾。食物上瘾是一种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